曼谷舊區——佛寺、佛寺,還是佛寺!


這次到曼谷面臨的一個考驗就是,我想要盡可能發掘第一次來曼谷時所沒有看到的另一面,而初訪的你則不想錯過幾個就算是觀光景點也要見識一番的地方。

兩者說來衝突,其中一方必得有所妥協有所成全,我不說犧牲,因為就算二度重訪一個地方,也仍有其吸引人的部分,而跳過的某些勝地或也未必會令人扼腕嘆息。

白話文版本翻譯就是:我可以陪你再去一次大皇宮,或者你可以陪我不去大皇宮。


カミナリ
泰國作為佛教大國,曼谷又是其當代首都,這裡必定有值得一訪的佛寺宮廟,在千百年的樑柱、城牆、廊檐下無聲刻畫著不同王朝的豐功偉業,來曼谷不親臨城下去看一眼這些金碧輝煌的歷史建築物也未免有些浪費。

因此,兩相權衡之下,我們達成共識,決定去看看市區內幾個除大皇宮之外的大小佛寺。你陪我跳過大皇宮,我陪你重訪臥佛寺(Wat Pho),再加上幾個我們都不曾看過的寺廟,算是很公平了吧?

在臥佛身後遇見自己



從沙潘塔克辛站(Saphan Taksin)搭乘水上巴士到臥佛寺,買票入內,巨大的臥佛和印象中一模一樣。


カミナリ

我們邊走邊試圖從一根根厚實的柱子間窺探全長四十六公尺的金色臥佛像全貌。



當來到靠近腳板的轉角處時,我突然想起關於臥佛腳底雕刻的一百零八枚吉祥圖案,於是用自以為是導遊的語氣向你介紹,只是殊不知當今的臥佛正在進行腳底按摩 修復,直到2016年2月為止雙腳都會被擋起來。



接著來到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百零八個缽。引用四年前我在《「泰」浪「曼」紀行②》中曾寫過的描述:

繞過臥佛的正面,在通往出口的整條走道上都排放了一共108個缽,據說向佛祖許願後,樂捐個20泰銖就可以換來一小碗硬幣,讓你一枚一枚投放進這些缽內,如果你拿到的那一碗硬幣剛好108枚(每一碗都是隨機的數目),那麼你的願望將會被佛祖聽見,差距越大則越難實現,依此類推。

一邊投幣我一邊想起了當年的情景,當時我許下了什麼願望?後來有沒有實現?我一點也不記得了,我只知道這一次我仍舊剩下一大把銅板,但我心滿意足地把它們全都放進最後一個缽內。


カミナリ
因為時空交疊,在那一瞬間,我遇見了從前的自己,並且給了他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

艷陽天下的朝聖之路



結束臥佛寺,接下來我們攤開事前準備好的地圖,沿著定點往東北方移動,在正午陽光最最猛烈灼燙的時分,一步一腳印地前進。


カミナリ
第一站是舊城區最鮮少遊客知道的拉查波比托寺(Wat Ratchabophit)。大部分觀光客通常都會到大皇宮和相鄰的臥佛寺去,不會刻意跑來這個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小小寺廟。


カミナリ
記得在討論行程時,這座佛寺是你堅持要來的,當我看到正殿的建築風格才明白所為何來。


カミナリ
カミナリ

金碧輝煌的建築外牆就夠讓人嘆為觀止,無論是柱子、拱門、門面、屋簷還是牆身,每一寸都被細膩入微的雕花紋理覆蓋,是最為世人熟知的泰王拉瑪五世(拜《安娜與國王》電影之賜)掌政期間命人設計,揉合了西方建築藝術和泰國傳統元素,非常考究工藝,始建於1896年,耗費了二十多年才完成。



寺內的所有地板和樑柱都是選用義大利進口的大理石,這在傳統泰式建築上並不多見,而外牆門面上鏤刻著歐洲模樣的士兵,在在展現了東西合璧的氣度。



走出拉查波比托寺,繼續往東北移動,經過印度教遺址的紅色大鞦韆,就會來到第二座寺廟素泰寺(Wat Suthat)。



先說說歷史。這座被譽為國家一級寺院的素泰寺,是由泰王拉瑪一世下令興建,卻直到拉瑪三世(1847年)才竣工,前後花了四十年。



為何會被列為國家一級寺院?因為佛寺內供奉的佛像原是座落於泰北的素可泰府,直到拉瑪五世上任即命人把佛像遷入曼谷,以就近參拜,此後的每一任泰王都會到此寺來,可見其重要地位。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步入寺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正殿周圍一整片寬闊的大理石廣場,平滑的表面如水波,倒映著頭頂的湛藍天空和寺院圍牆,別有一番視覺效果。



入內看七百年的金佛坐鎮中央,挑高的天花板把佛尊襯托得格外巨大。素泰寺的另一個特色是,無論是棟樑或牆面均佈滿了細節繁複的壁畫,深沈的色調讓整個大殿散發出和其他佛寺不同的氛圍,和地板的鮮紅地毯兩相對映,亦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



細看壁畫內容,我看到城邦地域的精細描繪,也看到一些像是禮佛參拜或慶典遊行的畫面。泰國佛寺的壁畫,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濕壁畫異曲同工,東方工藝在百年韶光的照映下也洗鍊出了內斂的歷史光輝。

登塔頂看夕陽



今天的最後一座佛寺,是位於素泰寺不遠處金山山頂上的金山寺(Wat Saket)。


カミナリ
不說不知,七十八公尺高的金山其實是座人造山丘, 據說山頂上的金塔內供奉了釋迦牟尼佛的一顆舍利子,讓這裡成為泰國乃至東南亞一帶非常重要的佛教聖地。



踩踏三百多級階梯來到矗立著鐘形金塔的寺頂,塔身在陽光的照射下幾乎炫目刺眼,從這裡看出去的景緻又和在曼谷市中心看到的截然不同。



舊城區一帶看不到鋼骨森林般的高樓大廈,遠處的地平線一目瞭然,可以清楚地看著落日慢慢沉入西邊。



就在我們喘著氣憑欄而立時,一團為數不少、身著長袍的中國人此刻來到寺頂,在幾位身披袈裟的僧侶帶領下開始繞著金塔念經(中文),聲勢浩大,可見金山寺在佛教界果真是地位崇高,讓中國教徒都不辭遠行而來朝拜。



不少西方老外見此景特殊,紛紛舉起相機和攝錄機拍攝,更有甚者加入隊伍,一起誦經繞塔,想來很多歐美人士都篤信佛教,不足為奇。



跨越語言的藩籬,宗教將不同膚色和文化背景的人種聚合在一起,在一個天空下,表達心中最虔誠的敬仰。



傲然熾烈了一整天的太陽此刻也終於消退了熱度,在我們眼前緩緩西沉,謙遜地讓出一整片蒼穹,給即將上場的星月。

後來我問你,看了一整天的大小佛寺,加上前兩天到大城(Ayutthaya)去看的那些佛像古蹟,其實你又記得了多少,能分辨出多少?回去翻看照片時,是否得以指認出這尊巨佛是素泰寺的還是青銅佛寺的?那雕梁畫棟的傑作又是哪一間寺院的牆身?

「我可以。」你信誓旦旦地說。「我還是會認得出哪個是哪個,只是記不得寺廟的名字。」

如果問我,如此走逛了一整天看的都是後來記不住名字的佛寺,意義何在?我會說至少過程中我們絕對是比逛街購物更樂在其中,而透過審視遺留在建築細節裡的歷史痕跡,也約略窺探了過往的輝煌朝代,和一個國家對一個信仰的鞠躬盡瘁。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