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留下哪些遺物?


前不久讀到某篇新聞說,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臉書的用戶人口成長率近年來不斷下滑,專家照此推估,再過多三五十年,網站上的很多用戶都會相繼過世,但臉書並不會將這些離去的人的資料刪除,而是予以保留。

如果新用戶的人數持續著逐年減退的趨勢,很快,臉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公墓」,奠祭著幾十億的往生者。

看似玩味的這篇新聞,我卻隱隱然覺得有些可怕。



我想起身邊先行告別的人們,他們的臉書帳號有的依然完好地保存下來。記得曾經繞過去看了幾眼,發現很多都是逝者生前的親友不時到他們的頁面上留言追思,趁著生日、節慶時分,緬懷過去共同擁有的美好記憶。

那就像是,他們並未離開過,而是以一種恆久的存在刻印在虛擬的現實中,只要我們想要,或是想念,就可以輕悄地溜進去,翻閱著他們曾遺留下來的各種軌跡與氣息。

但當然前提必須是,他們從前是個勤奮更新網頁並且熱衷分享生活點滴的人,否則像我身邊也有一派長年不匯報自己的人種(不匯報自己並不表示他們不使用社交網站,很多反而是悄悄地追蹤別人),想要在網上「瞻仰」他們很可能就不得其法,因為他們徒留一片資料貧瘠的不毛之地。

接著我回頭看看我自己,開始設想著等到我揮別這個世界以後,我又會留下些什麼供後人「玩賞」?



顯而易見的,身為文字控的我,習慣將自己的各種人生片段筆錄下來,或許沒有現在普羅大眾多不勝數的照片可供對照,也沒有太多瑣碎的日常小事娓娓道來,那麼多方塊字拼湊出來的我,屆時究竟又有多少人願意駐足片刻,去閱讀我曾在某個夏天哭訴的心碎,或是在某座山峰所感悟到的蒼茫之美?

我看著自己在網頁上PO的那些照片,原本就只是照片,現在看來卻驚悚地覺得,這些影像都將成為埋葬我這輩子的縮影,每一枚照片都框柩著在時光洪流中死去的我。

隨手一個快速滑屏,我耗費好幾年才跨過的歲月就這麼轉眼而逝,像是這一生的概括總結,用籠統的三兩句話搭配幾張定格照片就可以粗鄙地完成。既不會泛黃也不會消殞,而是持續不滅地閃爍在電腦屏幕上。

這又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部日本電影,由少女團體SPEED主演的《仙女座報告》(Andromedia),車禍死去的女主角被科學家父親以某種科技形式延續生命,將她的意識嫁接到電腦系統裡面,保存肉身壞死後的靈魂通談。



當我們看到那些早已提前上路的人,在影片裡活蹦亂跳地喋喋不休時,或許仍舊未能像科幻電影裡演的那般,可以與他們實質交談,但其實也已似假若真了不是嗎?三十年前,沒有一個人可以想像得到,我們能夠為死亡留下那麼多那麼細緻且逼近真實肉身的遺物。

如此一來,死亡究竟是讓活著的我們更放寬心了,抑或是更揪心?得以日日瞅見卻無法觸摸的臉龐,還是因為不常睹物思人而漸漸淡忘了悲傷?我思忖片刻,選擇了後者。

所以我才鮮少跑去打開他們的網頁,所以我只有偶爾才會鼓起勇氣去閱讀母親生前投稿作品的剪報,我甚至再也沒有去重播過シデ的任何影片。我害怕回憶太清晰就會變得鋒利,刺痛著我或許仍舊沒法完全癒合的某些傷痂。

縱使因此而淡泊了對他們的思念,但我想那不也是件值得欣慰的事嗎?人生的路必須往前,過度沉湎於過去只會讓自己無法邁進。只要我清楚知曉,心底的某處會永遠為他們預留一個位子就夠了。



誠如SPEED為那部電影所演唱的主題曲《ALIVE》如此唱著:

「愛は生きてる
ずっとこの想いは胸にいきづいてる…ALIVE」

「愛依然在
   一直活在我的心中…ALIVE」

-----

——同時刊載於今日《星洲日報》副刊<星雲版>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