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氣息

煙雲裊裊,置身山巒之中,被重青環繞著的我在金馬倫高原(Cameron Highlands)品嘗到了前所未見的詩意,以及“滿腹茶水”。

從吉隆坡沿著南北大道一路北上,進入霹靂州(Perak),在第132號出口處駛離高速公路,轉入打巴(Tapah),那裡便是高原的山腳所在地,之後還得沿著山路迂迴上山,大約一個小時之後才會抵達海拔高度1370米至1770米的高原地段,即馬來西亞赫赫有名的旅遊盛地之一的金馬倫高原。

那一段曲折的山路並不好走,會暈船暈車的人鐵定會覺得這是一段苦痛的路程,惟沿途景致怡人,一邊挨著山身攀昇,一邊臨著崖谷迂轉,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蔥綠,偶有山澗潺潺從石縫中流出,增添幾許盎然。


在攀爬的沿途還會看見不少原住民,他們扛著木柴上山下山,或是在簡陋搭建的攤位前兜售蔬菜瓜果等農作物。看那破敗不堪的亭子簡易地佇立在窄小的馬路邊,背對著山谷,搖搖欲墜,但裡面的人們卻一副悠遊自在的模樣,或躺或坐,目送一輛輛上山或下山的車子。我不知道在他們黝黑的眼神裡,是藏著對我們這些外來者怎樣的態度;是怨恨我們入侵了他們原本寧靜的生活?還是歡喜遊客們帶動了這一帶的經濟氣息?


來到了高原,我們一行人便入住一間名字可愛的飯店“草莓園旅舍(Strawberry Park Resort)”。旅舍外型仍保留19世紀英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在平均氣溫介於15度到25度的高原上,散發著濃濃的英倫情懷。


金馬倫高原是根據蘇格蘭堪探家威廉金馬倫(William Cameron)命名的。1885年,當馬來西亞處於英國殖民地時期,隸屬英殖民政府的金馬倫在堪探冒險中發現了這塊寶地。對英國人而言,這片高原不止擁有肥沃的土壤適合種植蔬果、豆莢,特別是茶葉,也是一個優良的避暑勝地。馬來西亞位近赤道,氣候常年炎熱,來自高緯度的英國人都吃不消這般恆熱的天氣,因此這片涼爽高原地的發現無疑使他們雀躍無比。當年的休斯羅爵士(Sir Hugh Low)立即下令發展這片地帶,讓它成為休養與健康中心聚集地和開放式茶園,而威廉金馬倫的名字也因此名留青史。


一抵達飯店,我愈發覺得冷,尤其到了晚間,陰雨綿綿,凜冽的寒風颼颼刮來,寒氣刺骨。縱使我裹緊了夾克,沉重的溼濡還是把我打倒。不久,我的鼻子就像始終擰不緊的水龍頭般不斷淌水,我真想就窩在被窩裡不出門,可是既然千里迢迢來到了這裡,不出去走走參觀又很可惜,於是,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只得隨身攜帶一包又一包的面紙,來設法堵住那暫時失靈的水龍頭。


來這裡之前,就聽朋友說過,金馬倫的綠意十分充盈,加上湛藍的天,那輪廓分明的層巒疊嶂在遠處延展開來,煞是壯觀。襯著這樣的風景,攝入鏡頭底下的畫面每一張都鬼斧神工地好看。走在開闢成梯級狀的茶園,抬頭仰望對面山頭的小木屋,或是低頭鳥瞰山谷間穿梭而過的羊腸小徑,都變成了一種享受。每走幾步路,我們就不由得驚嘆連連,因為橫拓在眼前的畫面都像是月歷上的風景照一樣完美。走累了,我們便到建在茶園中的茶館喝上一杯High Tea,故作優雅地拿起小匙攪拌著茶,聞到繚繞著自己的陣陣茶香。


三天的行程結束了,我們收拾行李離開了高原。在下山途中,我又看見了那些沿途叫賣的原住民,我們一直沒有停下車子“光顧”,只是逕自駛過。看著他們深沉的雙眼,我仍舊不知道他們心底的感受。我帶著罐罐盒盒的茶葉,還有這幾天絢爛的回憶回家,而他們則將風雨無阻地繼續守護著這一座山、這一片自然的氣息。

Comments

  1. 久仰金馬倫高原

    希望有機會能去遊覽

    ReplyDelete
  2. 氣候與風景是它的賣點.


    ReplyDelete
  3. 說來慚愧,身為彭亨人的我,卻從來沒去

    過金馬倫高原...

    ReplyDelete
  4. 真的值得一去!尤其困在城市裡許久的

    人.


    ReplyDelete
  5. 与云顶高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感觉。

    金马仑是让心情沉静,丢掉烦乱心情的好地方。

    ReplyDelete
  6. 而且金馬倫比雲頂冷得多.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