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行》所有文章


香港紀行前言:意料之外的風景

經由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特別邀請,今年七月我三度踏上香港,在炎炎酷暑中尋訪這座香江城市更多光鮮亮麗以外的面向,我記得直到我拖著行李走過吉隆坡國際機場的那天清晨,我仍不可置信自己將再度拜會這個一直不在我的旅遊清單中、卻頻頻與之邂逅的國度。



青年旅舍初體驗——摩星嶺上看維港

像我們住的這家摩星嶺青旅,以香港——尤其是香港島的黃金地段——而言,算是地幅非常廣闊。一踏進這裡,映入眼簾的便是其最引以為傲的270度環景視野,同時將底下的維多利亞港和更西邊的青馬大橋都飽覽眼底。寬敞的戶外庭園除了適合作為團體活動空間外,也是各地旅人可以一邊觀賞落日夜景,一邊彼此交流認識的最佳地點。



重返深水埗,和盧覓雪一起走入舊時光

二訪深水埗,我們帶著尋味的心情走入香港這座被稱作時光膠囊的老街區,試圖與更多保留在新與舊之間的人事物相遇,而不知是否應循「尋味」這個主題,香港旅遊發展局特別商請了美食節目《尋覓原味》的主持人盧覓雪(Michelle Loo)前來充當我們的嚮導,陪我們一起走逛深水埗,挖掘在地滋味。



青年旅舍初體驗②——美荷樓的新生

在香港的活化歷史建築計劃下,2008年,美荷樓成為首批被改建的對象,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承包,為它賦予新生命,在保留公屋原型的條件下修葺成擁有129間房間的新穎青旅,同時設立了「美荷樓生活館」,展示五零至七零年代石硤尾區的公屋歷史,自2013年底開業以來就獲得許多矚目,成為各國背包客和旅人眼中別具特色的旅舍。



散策中環,尋找隱匿的歷史軌跡

報章雜誌和(如今的)網絡媒體無不在日日推廣各種實用的旅遊資訊,我比較好奇的是,在那些萬丈高樓和萬家燈火的背光處,在中環這個世界級金融中心的中心點,為何還是看得見保留得那麼完整的古建築和街道?它們曾銘刻了哪些快要被時代的巨輪磨平的痕跡?



散策中環,尋找隱匿的歷史軌跡②——大館的新舊交融

經過十年的浩大活化工程,特別請來多名國際專才和建築設計師參與,大館終於在今年5月底正式開放參觀,以全新面貌示人,從當年懲治罪犯的森冷場所,變身成今日集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社區歷史於一身的綜合休閒空間。



出海去!到西貢看古代火山岩

香港旅遊發展局為我們這趟見學之旅安排了一艘大船和一名專業嚮導,從西貢碼頭一上船才發現,整艘偌大的漁船就只有我們倆、嚮導、旅遊局負責人和船長。照理說這麼大的觀光船平日應是塞滿十幾人的遊客團體,一起繞著滘西洲周邊欣賞各種獨特的海岸地形,今次托旅遊局的福,我們像是包船般獨攬一片美景。



城市巡遊,回到觀光客的角色

書寫城事我總是自認不在行,非關旅人不旅人的身份,只不過因為我的視野太狹隘。於是,在我斗膽假裝自己是一名城市觀察家前,我先回到觀光客的角色,在最外圍漫步轉悠,把無傷大雅的一些城市經驗記錄下來,集結成自己專屬的回憶。



香港紀行結語:香港經驗

作為一個外來旅人,我操著在地人理解的言語優勢,披著和他們無異的華裔人種特徵走進香港,讚歎他們的冶艷都會,激賞他們的文化圖騰,甚至歆羨他們傲視國際的飲食形象,一個不小心或一個閃神,他們會以為我是他們的一份子,但更多時候,他們其實根本沒時間追究我從何而來,因為他們都在忙著為生計打拼,和時間競賽,與現實糾扯。



香港紀行之漏網鏡頭

根據照片庫存重新回顧整個旅程,總會意外發現那些不上心的小細節,像隨手畫在筆記本角落的某個小符號,若不是有鐵證如山的影像存檔,我們也許會假裝沒這一回事,用不記得來搪塞蒙混,或是拒絕承認自己也曾做過那些不理智的蠢事,可這樣的直白直敘有時反而更突顯我們心無旁騖的單純。



香港紀行插播:未完待續的故事

盧覓雪亦在旅遊局的安排下特別飛來大馬出席此次盛會,隔了三個月我們再碰面,貴人事忙的她竟還記得僅有一面之緣的我們,的確教人感動。兩次相會,我們的身份對調,異鄉人與在地人的兩地置換,我想這就是旅行其中一個讓人著迷的驛動懷想。



二三小旅事:衣食住行 ~香港篇~

旅人和原鄉的切割除了地域,衣著服飾也提醒著我們,這趟路上我們正在扮演的異鄉人角色。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