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行結語:香港經驗


從香港回來後,應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要求,錄製了一段「心得視頻」,回答幾個簡短的問題,像是這是第幾次拜訪香港、在香港去了哪些地方、是否會再回訪……

「是否會再回訪?」——我仔細思忖了半晌,發現自己竟然開始想念那裡的一切,或者毋寧說是想念這趟旅程帶給我的香港經驗。



我走過維多利亞港的璀璨燈火,和西裝筆挺的中環白領擦身而過,被深水埗街角麵館前排隊排到巷子裡的饕客抓住視線,昂貴奢華的服飾招牌亮晃晃地在銅鑼灣招搖街市,櫛比鱗次的綠瓦廟宇以一種順理成章的姿態窩踞在荷李活道上,年久失修的英殖民紅磚建築搖身一變成為當代藝術展覽館,我還沒考慮好要用中文還是廣東話向門庭若市的翠華服務生說謝謝,她早已轉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香港紛彩多呈的樣子不斷閃炫旅人眼簾,遊走其間,旅人永無鬆懈放空的閒暇,無論視覺、聽覺還是味覺,總能撲面填滿你的感官,要你不止震懾於這顆大陸邊緣的燦亮珍珠所折射的光輝,還要驚異於歷史遺痕在此如一件藝術珍玩般被高價收購,然後拋光打磨,重新示眾。



作為一個彈丸城市,香港高度繁華之餘又有豐足的人文歷史痕跡,在兩岸三地之間處於交界口的身份更讓她擁有一個獨特的視野方位,看向日趨壯大的北方,她力爭鞏固自身多年建立起來的國際經濟名聲,望向對岸的島嶼,她理解他們徘徊門外的躊躇憂懼。世界在邊上旁觀,霧裡看花,道貌岸然,或許就只有香港人自己最清楚箇中的雜陳滋味。

作為一個外來旅人,我操著在地人理解的言語優勢,披著和他們無異的華裔人種特徵走進香港,讚歎他們的冶艷都會,激賞他們的文化圖騰,甚至歆羨他們傲視國際的飲食形象,一個不小心或一個閃神,他們會以為我是他們的一份子,但更多時候,他們其實根本沒時間追究我從何而來,因為他們都在忙著為生計打拼,和時間競賽,與現實糾扯。

香港的繁麗多姿是其引人入勝之處,港英政府傳承下來的資本社會鞭撻催生出的現實利己精神,也同時是人們對這座城市愛恨交織的緣由。



儘管如此,香港一直非常禮遇我,或許是運氣也可能是鮮少正面交鋒的旅行性格,我總是站在偏角,旁觀路上街上人們臉上展現的喜怒無常,那些失禮嗔罵和肢體推搡都剛巧發生在別人身上,那些漠視怠慢和蹙眉白眼也總是和我隔了幾張桌子,反倒是異鄉的溫情關切和熱血俠義替我解決了不少路途上的困窘,我試著不多加批判,不贅述註解,不以偏概全,用我的眼球和鏡頭直接收納這片由生活和生存交匯而成的沙洲沃土。

但是當我靜心坐定寫下第一行關於香港紀行的文字時,我其實就已在批判、註解、以偏概全,把框限在我這名單一旅人視線裡的畫面裁取下來,用我的語言措辭描繪這座城市的外緣輪廓,我還未有機會和能耐深入內裏,因此掛在這裡的每一幅畫都只是一個隨機旅人眼中所見的片段風景。



我入座二樓茶餐廳吃一碗茶點一碟雲吞麵,窗外街上人潮洶湧,車水馬龍。我那一丁點記述根本微不足道,不會輕易撼動人們心目中對一座城市的深刻印象,只不過,時間會毫不猶豫地邁進,時代會成批地把同一種偏見疊加在一起,就像我眼前這碟據稱非常有名的雲吞麵,吃了兩口後我竟覺得有些失落。

「喝完這碗熱茶,之後,茶室外頭,世界當然已經改變。」作家胡晴舫說。而香港經驗會讓我一再想念起這座不斷改變的城市。

——寫於2018年9月9日



致謝:
特別感謝香港旅遊發展局、Ceci、Kathy;
香港藝人盧覓雪;
Eco Travel綠恒生態旅遊的Sammy和美玲、Stanley;
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的Bell;
以及馬來西亞的Grace、Joyce和Christy。



prev/ 城市巡遊,回到觀光客的角色
next/ 香港紀行之漏網鏡頭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