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紀行・秋》所有文章





我記得十年前的初夏,當滿蜜月懸掛在融雪的富士山邊,我掉進了濃稠得化不開的夢鄉,一徑睡到天明,你卻用漫漫長夜的黑來仔細醃漬初逢這座聖岳的所有悸動,你鏡頭下的富士山後來成了我夾收在書扉中的永恆切片。十年後我終於決定清醒多一些,跟著你一起斗膽沒入冷颼颼的深夜,一起親眼見證飄落在山頂的可愛雪帽,並且想要好好記住冬夜裡一雙努力燃燒的熱切眼睛。

第一話:栃木縣/一葉知秋,隨波逐流



於是鬼怒川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溫泉旅館寬敞的和室,也不是必須沿著曲折簷廊走到藏匿在後院的露天風呂,而是我們肩並肩躲在一把雨傘下,挨蹭著彼此走過濕冷的市街。



我們為追尋一抹期間限定的秋色遠道而來,卻也一心畏懼著萬頭攢動的庸擾——總是在此般矛盾中渡過一趟又一趟路程,熱愛一座城市的繁麗,卻又對必須和他人摩肩擦踵地共享避之唯恐不及,像一個小心眼又自卑的戀人,只能按捺等待情人某天老去,屆時蜂蝶散去,再來慢慢獨享埋在她殘顏暮色底下的曾經。

第二話:埼玉縣/奔赴約定,朝聖記憶



我記得當緊閉的門窗外響起那一年跨年花火的轟炸聲時,我正一個人埋首在電腦熒幕前,看著ikura在圖書館似的書架書堆中高唱「繋いだ手を離さないでよ/二人いま夜に駆け出していく」,自得其樂地陶醉著。也許就在那一刻,我在心中默默盤算:等到柳暗花明,國界重開的那天,我要帶上你,奔向那個在我坐困愁城的日子裡,託住了我對一處遠方遐想的奇幻書城……

第三話:東京都/走路修行,散策下町



走出淺草站,拉著行李經過夜深人靜的雷門時,我們已在不知不覺間跨過了換日線。空無一人的仲見世通散發出難得寧謐的安憩模樣,入睡後的城市終於回到了她原來不吵不鬧的樣子,深夜抵達的我們有幸窺見了東京之於旅人最鮮為人知的乖順的一面。



而身為一名遠道而來的過客,我很狡黠地借來旅人這層保護色來粉飾我或許本該會有的對境感傷。當我穿過昭和紀念公園這個時節備受矚目的「交誼銀杏並木道」(かたらいのイチョウ並木),任兩邊將近一百棵綿延300公尺的銀杏樹鋪展而去,像一條不吝炫耀的輝煌隧道,我差點就被眼前從頭到腳黃得鋒芒畢露黃得士氣逼人的景色給絆倒,一邊卻踉蹌著跟上了我和這座城市有些若即若離的曖昧關係。



而一直游刃有餘擔任這座城市象徵符號的東京鐵塔,自1958年建成以來,插在日本列島形同一條龍的心臟位置,也順勢插進了多少因著一部戲劇、文學、漫畫或是音樂作品而自此惦掛著這片土地的人心中;而我想,東京鐵塔早已停止發送的無線電波,原來其實未曾停歇,而是一直以它那恆久屹立的姿態,把人們從迢迢千里召喚而來,讓他們像伊藤潤二《漩渦》最終話裡的秀一和桐繪那樣,著魔般地將自己的靈魂凝望進去。



我環顧四周,不敢相信自己正站在這個透過小說和電影到訪了無數遍的熟悉場景,哈利三人組的各種冒險篇章幾乎都是從這裡展開,無論是在早餐時收到嘿美送來的信箋、死對頭馬份帶著克拉高爾故意找茬的冷嘲熱諷,還是奎若教授衝進來大喊山怪的萬聖前夜——



我想起藥王院山門上「靈氣滿山」四個字,在日本人眼中,高尾山是個知名的能量據點,也許因為如此,登山遊人常年如織,他們不僅珍惜山岳河川的壯美,也崇敬大自然蘊藏的神秘力量,篤信八百萬神的古老信仰與現代社會人文發展並不衝突,從日本境內的山毓水秀和華廈高樓共存共榮就能知道。反觀我們國內對高原對海洋的保育努力,確實仍有好多好多需要學習和借鑒的。



搬進早稻田的這棟三樓民宿,我們每天都必須順著坂道上下,路口處一家居酒屋前的陰影下豎立著一根不太顯眼的三角石碑,上面鐫刻著「夏目漱石誕生之地」,那是1966年夏目漱石誕生一百週年時所設立的紀念碑。途經幾回都會不意瞥見這根方尖碑,加上我腳下名曰夏目坂的坡道,很難不讓我臆想起一百多年前這位江戶作家在此生活的軌跡。



我沿著樓梯往下走,看見兩邊墻上繼續展示著更多村上親自翻譯成日文的著作——村上除了寫小說雜記,也選擇性翻譯英語作品——然後一邊忍不住這麼想:這不就是一條通往村上春樹文學世界的隧道麼?這條隧道連接了無數讀者和作家的過去與未來。那一年我沒有在某種機緣下捧起那本《東京奇譚集》的話,我可能今天就不會來到這裡,不會因一本書而試圖走進這座文學的高墻——

第四話:神奈川縣/漫遊光陰,漫談物語



時過午後,鐮倉大概是迎來了觀光潮的高峰,四處漫漶著魚貫行動的旅人,小小的月台上更是擠滿上下車的乘客。我們見狀決定閃人,不坐電車,改以徒步,循著谷歌地圖左拐右彎,鑽進如日劇場景的住宅區,不一會就把嘈雜的人群拋到身後,甚至還經過一處山坡墓地。秋天的暮色來得早,我們在斜斜的陽光下散步,周圍杳無人煙,只有彼此拖長的影子陪伴在側。

第五話:山梨縣/開門見山,思念回暖



我記得十年前的溫泉旅館「山田屋」,在看《小》時才發現清美工作的湖畔飯店其實就位在山田屋隔壁,劇中常出現的「子抱富士」亦是我們打開房間陽台窗戶時,映入眼簾的絕景。當初為了捕捉難得一見的「滿蜜月」,你還扛著腳架跑到精進湖前的沙洲,徹夜不眠,只為了將這片山水月色收攏在自己懷裡,像一位紳士小心翼翼地把一枚掉落在地的絲絹撿起,折疊好,等待有誰從歲月的迴廊回過頭來認領。



於是當我們是次決定再訪富士山,比起河口湖的熱鬧豐富,我們選了相對僻靜的山中湖一帶,遵循我們一貫離群索居的喜好,但仍不忘找到一家我心目中的典型旅館,泡上一池冒著氤氳熱氣的溫泉,吃上一桌子擺盤美不勝收的家庭料理,然後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推開窗,任冷空氣竄入,把灼灼的目光熨貼在一座我們暌違了十年的休眠火山上。

番外篇:沿路撿拾的吉光片羽


必須用時間熬開的東京滋味——側寫東京食記





東京紀行・秋結語:十年東京物語





東京紀行・秋之漏網鏡頭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