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新玩


不知是我活到了一定的年紀所致,還是流行總如許多人說的那樣,是擁有可預見的循環週期。當年的千禧年時尚重又回到了年輕大眾的視野,所謂的「Y2K」裝扮成為時下少男少女眼中最潮的造型,此般美學還延伸到了生活態度上,比如磁帶唱片、黑膠唱盤、膠卷相機、傻瓜相機等原以為早已被淘汰的產物,如今竟然死灰復燃般變得更加炙手可熱,甚至千金難買。

也許是出生在高清高速高效時代的新世代,從未接觸過成像品質低劣(甚至黑白)的光學器材,或是必須翻面才能繼續播放的音樂載體,所有的便利讓「追求」這件事變得更唾手可得,也理所當然,反而因此少了點得來不易的浪漫。所以他們藉由把自己投入時間的上游,回溯上個世紀的老派與緩慢,來感受日新月異下愈發稀缺的有機質感。

於是畫面上的噪點顆粒變成一種情感紋理,過曝或曝光不足的影像猶如散文般蘊藏著難以言喻的溫度,黑膠和唱針之間摩擦出的爆裂聲是一首超越旋律的韻腳詩,甚至連重複的跳針也是空間美學的一襲點綴。


而當我看到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背包提袋上掛著好幾隻毛絨公仔吊飾時,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風靡我小時候多年的掛件嗜好早已經春風吹又生,以破竹之勢(加上社交平台的催化)席捲各大社群。我記得我對身邊的友人這麼說過:「有一陣子幾乎賣不動的娃娃現在居然又遍地開花了。」

最教我嘖嘖稱奇的,是夾帶著這股風潮一起應運重生的盲盒遊戲——幾乎演變成全民共襄盛舉的活動,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樂此不疲,在一次次開箱翻牌尖叫中獲得滿滿的情緒價值。至於背後撒出去的金額,誒,誰問誰就是不懂生活情調的掃興鬼。

還好我早就過了那個收集癖的階段,不然很可能我也會排在落落長的隊伍中,等待擠進擺滿《犬夜叉》、《名偵探柯南》或是《哈利波特》盲盒的商店,失心瘋地掃進一堆後來不知道要如何處置的塑膠玩具;這個階段的我,喜歡一部作品就只會純粹去欣賞精彩的故事劇情,頂多買下作品本身,其他周邊皆是浮雲。


追伸:YOASOBI黑膠開箱文按這裡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