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紀行:三城三戀
by カミナリ |
在飛往日本大阪的那一天,登機之前收到了一位小學老師病逝的消息。
八小時左右的航程中,我不斷思考著「在有限中理解無限」這件事。人生在世僅數十載,世界卻如此廣袤遼闊,我們可以親自會見的風光其實屈指可數。
勇敢的人帶著身體和靈魂頻頻出走,去認識書扉和網路上那些被記載下來的坐標,去確認外界繪聲繪色之外的真實樣貌,從每一趟旅次的積累逐步描摹出自己心中對這個世俗的既定印象。
向外挖掘我們總是不遺餘力,往內探索我們卻十分陌生(甚至抗拒),尤其在這個時代。
就像我拖著沉甸甸的行李飛到日本,跑到奈良去看鹿,只為了滿足多年前給自己訂下的心願。
>>在奈良,體會生命有限
奈良古樸美麗,只短暫停留一天一夜的我嚴格說來只是走馬看花,當個最典型的觀光客,但也是在奈良我才初次體會到,看似浪漫的寒冬生活背後其艱辛的一面。
カミナリ |
前兩天才乘坐的航空公司(九天後的回程也將再度乘坐)面臨開業以來的最大傷亡,連日本電視台也在報導,坐在電視機前我沉默不語。當我在他鄉穿街走巷,有一批不幸的人們已葬身海底,「生命的有限」再次撞擊正在旅途中的我。
>>在京都,視野拓寬內在
年末年始,我飛到京都去跨年,虔心祈願來年順遂安康,誠如我每一年最卑微的願望。知恩院的鐘聲若能敲碎六根三世的煩憂,迎接新歲之際我們就全都是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出世後即入世,用一生去修習世俗世故世態給我們面對和解決難題的機會。
在我看來,很慶幸的是,古色古香的京都即使被旅客團團包圍,仍不減其濃烈的在地東瀛風味,這是全球化和觀光化之後每一個旅地都需要努力的方向。
日本非常擅長行銷它們的傳統文化,同時懂得為後嗣子民保留完整的有形文化財。縱使歷史無法重寫和任意篡改,往昔的悲劇亦歷歷在目,懷抱著過去的傷痛向前推進才是進步與文明的起始。
2015年的第一天,看到新聞寫說上海跨年發生人踩人的意外,我回想前一晚在八坂神社的洶湧人潮,相當佩服和羨慕日本人的耐性、秩序和素養。為了嚴防人流量暴增後可能引發的任何事變,日本警方和民眾都全力配合,即使在除夕夜的亢奮情緒熏染下,人群開懷大笑,但腳步依舊不紊亂地進入神社進行初詣參拜。
這些都是我從旅遊中觀察體驗到的經歷,因為身歷其境才會特別深刻感受到這些和我平日生活的環境全然不同的社會文化,從而開拓了眼界,推翻了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會再對很多自以為的事物感到理所當然,或是故步自封。
我想,這或許也是旅行讓我們往內拓寬的一種成長。
>>在大阪,領略旅行要趁早
來到城市化的大阪,我又有了另一番不同的體會。
大阪素有「日本的廚房」稱譽,獨特的飲食文化讓它發展出繁花錦簇的街邊小吃,而在這個「吃貨」橫行的年代,許多道地美食可說是「未嚐其身,已聞其名」,在網路世界早已看它千遍。
很多時候為了覓得一傳聞中的美食,或是為了將買來的「大阪二日周遊券」物盡其用,又或是為了省下那幾塊錢的車資,往往必須走上好幾公里,加上初來乍到偶爾方向誤判而繞了冤枉路,旅行中的徒步里數在我的這趟關西之旅中堂堂寫下了「輝煌」的紀錄。
雖然平均說起來每一天都早出晚歸,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生日當天:
從通天閣走到天王寺(間中去了一心寺),再到天滿橋(結果因為時間拿捏不當,游船河行程泡湯),接著去了大阪城(因電梯隊伍太長而選擇爬樓梯上通天閣),然後去天保山搭摩天輪,之後到「コスモスクエア」(Cosmo Square),從那裡步行到一公里以外的「コスモタワー」(Cosmo Tower)四十樓吃自助餐,最後才回到新堀橋的飯店。
記得去年六月的東京行中,曾和同行旅伴討論過每日步行里數,這一次我使用了手機App,結果平均每天大約走了15公里,最高紀錄是一天內走了19.52公里!
>>歸程
當我如此稱頌日本的美好,我其實深知這個集體主義國家的拘謹和大和民族精神的忠烈。
常有人問我:「既然你那麼喜歡日本,為何不考慮到日本去工作?」對於日本,作為一名觀光客和作為一名當地居民可是有天淵之別的待遇。我並沒有因為觀光客帶來的夢幻光暈而天真地相信,日本是個最適合生活/工作的國家。
目前,我十分享受以旅者的身分去拜訪日本,也許未來某天我終於鼓足了勇氣,願意去接受它的文化洗禮,不過在那之前,我想繼續以這種純粹的短期方式接觸日本。
我一直記得以前有位朋友說過,他並不打算趁年輕時將開銷投資在旅遊上,認為應該先衝刺事業,等到不惑之年以後再來恣意享受。但我想,除非你持續鍛煉身體,或除非你願意用金錢打造更奢侈的旅遊動線,否則旅行真的應該趁早。
趁著身心還年輕、還有勇氣冒險、還有餘裕去任性的時候,而不是等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一天。
追伸:其他日本紀行系列:
>関西紀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