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番外篇:食在關西
來到日本,除了地標性的觀光景點,從中華料理延伸、調整,再自立發展出來的和食文化,絕對是許多旅者躍躍欲試的重點內容之一。
不若西洋遊客,身為亞洲人的我們似乎更熟悉麵食和飯食,也因此對東瀛料理的接受度更高。雖然我從來就不是個對美食十分熱衷的「吃貨」,但位處港灣的大阪、歷史悠久的京都和奈良都擁有豐富的飲食文化,從小吃到大的章魚燒和大阪燒都源自關西。
套一段我自己在《歸鄉紀行:三城三戀》中寫的:
大阪素有「日本的廚房」稱譽,獨特的飲食文化讓它發展出繁花錦簇的街邊小吃,而在這個「吃貨」橫行的年代,許多道地美食可說是「未嚐其身,已聞其名」,在網路世界早已看它千遍。
跟著愛吃的旅伴一起旅行,我當然必須料想到旅程中必得按圖索驥尋找網路上口耳相傳的名店的可能。果不其然,在這個整條街都是琳琅滿目的餐廳招牌的城市裡,再加上素有「最強的排隊民族」之稱的日本人,我終於確切地體會到「鳥為食亡」的精神。
志津香釜飯(釜めし)
在冷風中的路邊排隊兩個小時,只為了這個在奈良有名的釜飯。
將白米與各種佐料一起放入鐵製釜鍋中炊煮,上桌後還得根據特別註明的步驟翻攪米飯,然後蓋鍋燜一下,稍後就能品嚐到濕潤的白飯和帶焦脆的鍋巴兩種口感,搭配各種海鮮和野菜食材,吃出多層次的口味。
(但我們都一致認為並沒有厲害到值得排上兩小時那麼久。)
中谷堂麻糬(もち)
湊熱鬧圍觀,看到和菓子師傅一唱一和地搗麻糬吸引路人,外層蘸上一層玉米粉,軟Q中帶點韌度,不會太甜。
麵鬪庵豆皮烏冬麵(巾着きつねうどん)
曾上過不少電視節目,店裡人氣No. 1的就是這個用豆皮包裹著烏冬麵的「巾着」烏冬麵,宛如福袋般,適逢新年更顯應節。
平宗柿葉壽司(柿の葉すし)
日本是壽司之國,種類繁多不說,還有不同的品種。奈良有名的柿葉壽司(又稱「箱壽司」)是將握壽司用一片柿子葉包覆起來,除了能夠去除魚腥味,還能讓米飯多了一種葉子的清香。
吟釀久保田沾麵(つけ麺)
京都有名的沾麵。現點現煮的沾麵醬汁是我個人超喜歡的濃厚味噌,將燙過的手作拉麵沾入濃濃的味噌裡再入口,香醇帶點辣味的口感立即竄遍口腔,非常開胃。是我回國後至今最想念的一道食物。
壹錢洋食京都燒(お好み焼き)
位在京都花見小路的這家店光是裝潢就十足吸睛,餡料豐富滿爆的京都燒塞滿了章魚、墨魚、蚵仔等各類海鮮,熱騰騰煎好馬上送上桌,酸甜鹹辣一應俱全。
自由軒咖喱飯(名物カレー)
也是網絡上赫赫有名的咖喱飯。獨家自製的咖哩醬炒飯上打上一顆生雞蛋是其特色,利用剛起鍋的飯熱攪和雞蛋,半生熟的蛋絲牽著濃濃的日式咖哩甜味,很容易就虜獲食客芳心。
買了官方推出的即煮包帶回國,前兩天試煮,味道幾乎一模一樣!
王將餃子(ギョーザ)
早已衝出海外在新馬設立分行的中華餃子店,來到發源地也不妨外帶一份回飯店當作宵夜。
鶴橋風月大阪燒(お好み焼き)
位於道頓堀的中心點,特色是坐在鐵板前讓服務生幫你製作大阪燒,稍後還可以自行添加七味粉、梅子醬或蔥花。拿著小小的煎鏟,我想起漫畫《亂馬1/2》裡的右京。
北極星蛋包飯(オムライス)
創立自1922年,據說是日本蛋包飯的始祖,也是網絡上非常紅火的平價美食之一。幸運的是一開門就入座,避開了長長的人龍。位於心齋橋的本店饒富古意,經過服務生帶領穿過迴廊,坐在榻榻米上用餐,旁邊就是中庭,光這一點就加分。
甜醬蛋包飯賣相可口,切開蛋皮即可見到看似熟透的雞蛋其實還淌流著蛋汁,配上一口香噴噴的炒飯,忍不住會想要立即再來一口。
(但口感偏甜,嗜辣的我還是比較懷念本土的「Nasi Pattaya」。)
Pablo半熟起司蛋糕
在大阪人氣超旺的起司蛋糕,每天都大排長龍。又很幸運地不用排隊即入座,享用剛出爐的半熟起司蛋糕。香脆的烤皮基座上盛裝的是介於蛋撻和豆花之間軟綿綿的起司,表面刷上了一層果香糖漿,吃起來帶有柑橘甜味,絕對是少女喜歡的口味。
據說只有心齋橋這家總店才有座位可供入內用餐,其他分店都必須外帶。
而不得不提的是,店裡的服務生都會在固定時段突然跳起舞來娛樂食客,十分逗趣。看來要應徵他們家的工作還必須在履歷表上多一個舞技才行。
道頓堀くくる明石燒(あかし焼き)
與章魚燒不同的明石燒,是用更多的蛋漿製成,少了章魚燒的梅子醬和柴魚絲,多了一碗高湯。吃的時候將丸子泡入鮮甜的高湯裡,飽吸湯頭的明石燒更軟爛香滑。
後來才發現,原來之前在東京就在晴空塔(Tokyo Sky Tree)底下的Solamachi商場裡吃過くくる了。
這一篇我寫得格外吃力,突然很佩服美食作家,能夠成日早晚寫食物而不詞窮。
最後還是要再度申明:本人非美食部落客,以上純屬個人意見,若在辦公室閱讀此篇而垂涎三尺,或是導致超量進食,一概不負責任。
- - - - -
追伸:其他日本紀行系列:
>関西紀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