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淺草寺看雷聽雷

by カミナリ
每次旅行的早出晚歸,已近乎成了這些年來我的基本旅行模式。每晚回到飯店房間雖然往往累癱,雙腳感覺快壞死,卻還是不會立即就寢休息,為隔天厲兵秣馬;相反的,還硬是要換上短褲拖鞋,跑到飯店附近轉角的便利店走走,買買宵夜零食。 

有鑑於此,這一次在安排東京行程時,我們都異口同聲地認同,一天兩個景點最佳,頂多三個,絕不四個,以實現我們「回到飯店睡個午覺或是洗個澡再出門」的悠哉寫意氛圍。

但是不知怎的,即便一早就立誓這次要慢慢逛,每天也只排了兩個距離合理的觀光點,但是等到實踐起來,仍舊是「日出而行、日落而息」的苦行僧模式,從踏出飯店的那一刻起,雙腳就幾乎沒有間斷行走直到回到飯店的床上,除了頻頻大嘆「我的腳要斷了」之外,我還認真向你表示,一天下來,我們的步行里數應該有十公里!

「哪有那麼誇張?」雖然你也同樣累壞,卻很理智地否定了我的浮誇。

(但我還是覺得,若連續徒步長達八小時,至少也有九公里。)



~路邊的鯛燒~
第四天的東京,我們從東新宿搬到了馬食町附近,準備就近玩轉淺草、上野、秋葉原等地(晴空塔原是計劃搬來這里後才去)。而這一天的景點,就是東京市內歷史最悠久的寺院——淺草寺(浅草寺)。


說淺草寺或許有些人不懂,但如果說「掛在門中央的巨大紅燈籠」,相信很多人就會恍然大悟。


興建於公元628年的淺草寺又名「金龍山淺草寺」,除了用以供奉聖觀音,也是江戶時代鼎鼎有名的將軍德川家康指定的幕府祈願所。而寺院前的入口「雷門」則是隔了將近三百年後才建的,也是最為遊人所熟知的淺草象徵。


雷門兩側各有風神、雷神左右護法,中央的巨型燈籠重達670公斤,紅彤彤的燈籠上以蒼勁運筆寫下「雷門」二字(背面為全名「風雷神門」),無論遠觀近看都十分搶眼醒目。


穿過雷門,就是連接淺草寺本殿和大門口之間、長達三百公尺的參道「仲見世通」,兩側聚集了許多販售各種伴手禮或小吃的小商店,常年吸引大批人潮在這裡穿街走巷,看上去宛如熱鬧的夏日祭。




一邊慢慢走逛,一邊吃買來的熱騰騰人形燒,要不是天又灰撲撲的下著細雨,我還真會有置身漫畫中常常看到的學園祭的感覺。




步入淺草寺,我才終於看見了從小我們對寺廟的熟悉景象與「氣息」——香火鼎盛。




在日本,「神社」和「寺院」看來類似,卻是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殿堂,而寺院則是佛教的院所。而神社是不燃香點火的,所以之前到明治神宮完全看不到如淺草寺的香爐。但佛教傳到日本也發展出了一定的當地特色,在淺草寺也還是有「手水舍」(手水や)和「賽錢箱」(さいせんばこ)。



發揮「逢廟就拜」的精神,來到這裡,我也步上階梯踏入本堂,在聖觀音尊像前的賽錢箱內投入錢幣,闔眼祈福(這裡不需要擊掌)。然後看到旁邊的「御神籤」(おみくじ),又跑去再度求了一支。



打開簽一看,我很開心地發現自己求到了「大吉」,也就是華人所謂的「上上」。在日本,求籤是以大吉、中吉、小吉、末吉和兇來分類。而若求到了兇也不必驚慌,只要把它綁在旁邊的架子上就能逢兇化吉,因為「綁」在日文中叫「結び」,而「結」字中有個吉。

打開,我們擠著頭細讀詩:

花發應陽台
車行進寶財
執文朝帝殿
走馬聽聲雷

乍看之下和我們的文言文詩歌頗為相近,但怎麼樣也無法解讀。我只是很興奮地指著第二行,眼睛發亮地說:「你看,這裡有“進寶財”,大概意思就是我的財運不錯。」然後自顧自的沾沾自喜。

「最後一行要你聽雷才能走馬上任,所以是叫你要聽我的!」你氣勢凌人。

「怎麼可能啦……」

此時剛停雨的天空劃過一聲清脆的午後響雷,看得到黑壓壓的雲層又在低空飛​​卷。我們靜默數秒,接著相視而笑,我緩緩地說:「我看應該很明顯吧?是要我們今天提早回飯店休息,因為看來很快又要下雨囉!」


將這個「走馬聽聲雷」的詩小心折疊好後收放在我的皮夾裡,我們重新穿過雷門,在第二聲雷聲響起前奔過濕答答的柏油路,朝地下鐵的入口而去。

而那一天,確實是在我們抵達東京高喊腳痠的多日以來,第一次實現了回飯店睡午覺的願望。


追伸:其他日本紀行系列:






Comments

  1. 我在巴黎帶計步器走了一整天,有21公里呢。我相信你絕對有10公里以上。

    ReplyDelete
    Replies
    1. 果然!我就覺得走得超多的。

      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