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商機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關於吃的話題,覺得現代人越來越捨得花錢在精緻料理或Café文化上。
因著社交網絡平台的普及,飲食文化已逐漸走到了賣相和氛圍更勝於食材和價格的階段,因為只要將一個擺盤精美的早午餐上傳網路,就可以立即在視覺上虜獲不少人的芳心,而格子鬆餅加意式冰淇淋這類讓少女眼睛閃爍光芒的甜點,更是每日瘋傳網路的大街小巷。
至於吐司的口感、沙拉的佐醬、鬆餅的脆度實為如何,又或是其價錢是否符合選材和烹調廚藝——是否值那個價碼——早已被排到了店面裝潢、食物造型和餐飲品牌之後。
似乎只要有一定的「吸睛度」(無論是獨特的造型、另類的食材用料、具噱頭的設計感或永無止盡的長長人龍),就能或短或長地在坊間成功掀起話題,引起熱議。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口耳相傳的宣傳遠比付費廣告的效益大,許多人經過這些年的媒體訓練,早就對報章雜誌那些只煲不貶的官方廣告文麻木,甚至一點也不買賬。
權威有時被認為是向利益靠攏,反而素人評比更加展現了一種未經多加修飾的赤裸樸質。
因此,網路上延燒的討論就是某種程度的成功行銷手法,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甚至開拓更多的商機。
而在「吃貨」氾濫的年代,有可能這邊廂隨時興起連鎖開業的咖啡館,也可能那邊廂隨時關閉好幾家名噪一時的概念餐廳。味蕾滿足或已不是最大重點,以長遠角度來看,能在鬥爭愈發激烈的激流中沒被沖垮而蓬勃綻放的,完善的行銷理念絕對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當料理菜餚和咖啡蛋糕被丟入這個過度飽和的戰場,穩紮穩打的技藝確實被推到了創新求變的訴求身後,因為就連打著老字號和正宗口味的老店家也必須學會包裝人情味,販售古早回憶和原鄉情結,才能在新浪輩出的市場上站穩腳步。
至於那故鄉的滋味是否仍然被保留下來,端看入座的你是用什麼標準去衡量罷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