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鐵塔,我的美好回憶

by カミナリ
我常常都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或者也可以說,我很擅長將事情往美好的方面解釋。 

六月份的東京剛好進入梅雨季節,也是旅遊淡季。

幾乎好幾個禮拜的綿綿細雨,將整個青春活力又沉穩內斂的城市浸泡在濕漉漉的水汽裡。要想舉頭看到一抹藍,就如同要在東京市內找到沒有分類的垃圾桶一樣困難。

雖然不是滂沱大雨,但在很多小環節上都或多或少影響了旅程中的興致。比如無法好好漫步在六本木之丘的夜色裡,或是看不到秋葉原街頭的Cosplay美眉,又或是遠處的晴空塔被隱蔽在濃濃的霧靄中。


可是,我也總是能在這些別人口中或許是「衰到爆」的旅遊經驗裡,為自己找到絕無僅有的小確幸,甚至還能說服自己感到格外欣慰。

比如,淡季旅遊的好處就是,無需在每個必訪景點與一堆觀光客擠破頭;那些平日勢必萬頭鑽動的景區,在我拜訪期間,都只有稀稀落落的人群。我可以盡情拍照直到滿意也無需顧慮會擋到其他人。

再來就是,那些網路上再三聲明會大排長龍的買票隊伍,都只消我不到五分鐘就成功買到票,對於我這種耐性指數極低的人的確是一大好事。

而最後當然是,淡季期間的各種飯店民宿都比旺季來得好訂,價格也便宜許多。

與大多數遊人錯開的行程,或許略顯清寡,但這反而是害怕人潮的我所追求的。所以這麼一想,我反而覺得自己的這趟東京之旅是非常划算甚至幸運的。

如願吃到了「斑鳩拉麵」(前篇按這裡),逛了銀座後,我們決定去看東京鐵塔(東京タワー)!


傍晚前步出「赤羽橋」站(あかばねばし),立即就能看到那座象徵日本地標之一的紅白色高塔相當靠近地聳立在眼前。爬上斜坡窄巷,很快就站在鐵塔腳下,必須把頭上仰九十度才能看到塔尖處。


這座以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為藍本、於1958年竣工的東京鐵塔,主要用來發射電視、廣播等各種無線電波,直到2011年類比電視的播送終止,才由東京晴空塔(按這裡)取代發放畫質更清晰的數位電波,可說是晴空塔的「老前輩」。


仰望東京鐵塔,在暮色裡尚未亮起燈火那縱橫交錯的鋼骨架構,我的心湖表面在當下泛起了淺淺的漣漪。相較于晴空塔,東京塔更深植於每一個認識日本的人心底,就如說到巴黎便分不開埃菲爾鐵塔。

而這個我從第一次認識日本就在圖冊、電視、漫畫、動畫、卡片上屢屢看到的鐵塔,這個像徵了日本國的形像地標,終於在經過這麼多年的魂牽夢縈以後,巨大而恢宏地挺立在我面前。

或許這是我抵達東京以後,第一次感受到的小小悸動。

~來到日本,才發現走到哪裡都有可愛的吉祥物!~
只有333公尺高的東京鐵塔,其大展望台僅150公尺高(光是晴空塔的350公尺「天望展望台」就超越了東京鐵塔的高度),買了票我們再度登高遠望。


其實一開始的行程並沒有要登上東京鐵塔,因為去了晴空塔,東京塔原本純粹只是來「打個照面」,在底下拍拍照而已。




然而,在我親身感受到它帶給我的震懾以後,站在它瀟灑岔開的四隻腳底下,我怎能說服自己不上去轉兩圈呢? ——重點之一是買票口空無一人。





於是,我們就又站上了俯瞰東京都夜景的高度,只不過這一次更貼近底下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和銀光河流,天氣也比晴空塔那天更好一些些。




離開東京鐵塔時,天空又下起了毛毛雨,在撐著傘走回赤羽橋站的路上,我回頭看東京鐵塔最後一眼,它在漆黑的天空發放著一身的紅,並在濕淋淋如黑色河流的柏油路上倒映出模糊的光影。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讀過的小說《東京鐵塔:我的媽媽爸爸》(Lily Franky著),連同那個時期的我自己。


後來在東京行的最後一天,當我乘坐利木津巴士前往羽田機場時,我看到東京鐵塔換上一身的藍白——鐵塔在一年四季中只有夏季是白色的——非常有幸在臨別前一瞥它夏日的風采,然後我煽情地對你說:「東京鐵塔在向我們告別呢。」


梁靜茹那首歌我只想在此節錄前兩段,因為東京鐵塔於我是美好的回憶:

在東京鐵塔   第一次眺望
看燈火模仿   墜落的星光



追伸:其他日本紀行系列: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