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
一位朋友說:「你怎麼都不關心我們?」我遲疑,問怎麼說。
「你都不上社交網站關注我們的動態,給個讃,或是給予評論什麼的。你對我們都不聞不問。」朋友義憤填膺。
我心知不妙,又是這類的逼問。
無可否認,現代人對「關心」的定義似乎早已改寫。透過日益壯大的網路,人們表達關心的方式不再需要通過言語甚至肢體接觸,只要在滑鼠上輕輕一點,就能完成情感的傳遞和聯系。
至少在某種達到共識的認知程度上。
我不反對,卻也非常不以為然。社交網站確實能讓你即時瞭解身邊人的最新動向,也能讓你對外宣告自己的人生進展,不過前提總是建立在「選擇性曝光」上。
你看到的都是人們選擇要曝露的資訊,那些未有昭告天下的、關於內心的掙扎或忐忑、羞愧或罪惡感,似乎就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自行被掩埋。不著痕跡地。
這樣的關心其實有限,也十分脆弱。網路讓一個人能夠同時付出多重關心,卻也在同時削薄了傳統關心的厚度。
纖薄得如一張紙,或許能承接許多繽紛的花瓣,卻無法承受一顆磐石的重量。
「可能我還是原始人,不習慣社交網站這玩意兒。」我答,同時看到了朋友翻了個大白眼。
「你都不上社交網站關注我們的動態,給個讃,或是給予評論什麼的。你對我們都不聞不問。」朋友義憤填膺。
我心知不妙,又是這類的逼問。
無可否認,現代人對「關心」的定義似乎早已改寫。透過日益壯大的網路,人們表達關心的方式不再需要通過言語甚至肢體接觸,只要在滑鼠上輕輕一點,就能完成情感的傳遞和聯系。
至少在某種達到共識的認知程度上。
我不反對,卻也非常不以為然。社交網站確實能讓你即時瞭解身邊人的最新動向,也能讓你對外宣告自己的人生進展,不過前提總是建立在「選擇性曝光」上。
你看到的都是人們選擇要曝露的資訊,那些未有昭告天下的、關於內心的掙扎或忐忑、羞愧或罪惡感,似乎就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自行被掩埋。不著痕跡地。
這樣的關心其實有限,也十分脆弱。網路讓一個人能夠同時付出多重關心,卻也在同時削薄了傳統關心的厚度。
纖薄得如一張紙,或許能承接許多繽紛的花瓣,卻無法承受一顆磐石的重量。
「可能我還是原始人,不習慣社交網站這玩意兒。」我答,同時看到了朋友翻了個大白眼。
我跟你一樣呢..
ReplyDelete網路上按個讚又怎樣呢..
有時朋友一句貼心話..
那個溫暖程度覺到讓你超及窩心的..
比起那個"讚"..
感覺真的差很多..
真的真的
ReplyDelete最近大家都跑去臉書了
無名的朋友甚至不再發文
彷彿那些讚就代表他關注了你
但 你又怎麼知道 他是不是只是無心的點過
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文字裡的相交心
比較溫暖 也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