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每年一到年末,各種社交網站都會貼心地推出專為用戶個別設計的「年度總匯」功能,只要一個按鍵,你就能將自己這一年下來分享的照片根據在社群系統內的響應度來排行,讓自己和朋友們一起回顧你最受歡迎的那些片刻。
偶爾我也會忍不住好奇,點進去看看一些朋友的總結,繽紛的照片中那些繽紛的臉龐上總是堆砌著滿滿的笑容,在大堆頭的大合照中燦爛奪目,或是在世界各地和各種旅遊地標合影,再不然就是這個年頭最常看到的、和食物的合照。
有時當我心血來潮翻回以前的照片時,常常都會驚訝於相片中的人事更迭:人們相貌的改變、地理環境的改變、服飾潮流的改變,甚至拍攝風格的改變。唯一我看不到的,是心的變化。
二十出頭的你咧著嘴笑看鏡頭,在大學校園裡青春盛放,當時那張笑顏背後是否有為課業抑或是青澀愛戀所困惑的煩憂?
幾年後你踏足社會,坐在餐廳裡與同事聚餐,同樣的招牌笑容裡收斂了幾許不羈,平添了些許世故,那眉開眼笑底下又寫著哪些關乎人生的疑慮?
我們都習慣當鏡頭對準我們時不自覺擺出笑臉,因為習慣性地認為鏡頭收納的必須是歡樂正面的部分,至於那些黑暗負面的自己,則必須讓自己來處理、面對,不宜昭告天下。
因此,在眾多以照片記載的當下,我們大多只看到笑逐顏開的自己和他人,鮮少得知生命帶給我們的其他面貌。如此長久淫浸在這樣的氛圍中,有時我們甚至遺忘了自己該有悲傷苦惱的權利。
但生命的本質本是多樣化的,不同的階段會帶來不同的視野,讓我們去思考領略該要以怎樣的態度踏步前行,去迎接它,擁抱它,甚至有必要的話,去改變自己順應它。
而在文字裡面,我才隱約看得到一張張面目下、心的細微波動。當你願意提起筆書寫自己的那一刻,你就是對自己誠實以告,將照片中未能言傳的一切顯影在字裡行間。
這是超越皮肉表象深入內裡的自我探究,也是挑戰你正視那些華麗背後的真實殘破。別人如何看待你,可以用影像表達;你如何承認你自己,就是在你寫下自己的那一刻開始。
陳綺貞在《不在他方》中寫道:
我想著「寫」這件事,在無限廣大無限期的空白裡,一個字接著一個字,想勾引出一個完整的意義,讓視野拔高到看得見真實的位置,最後當身心都開始能夠承受這意義所賦予的力量,就要用畢生力氣把它從地心挖掘、拉扯出來,還要不被這後座力弄傷。
我但願我無論身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繼續擁有那一刻的坦誠與勇敢,也期許有幸能夠在他們無懈可擊的上揚嘴角以外,看到更多。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