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溺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國際新聞上都在講述一個手機遊戲(又稱「手遊」)俘虜了好幾個歐美國家青少年的消息,其實不止青少年,各年齡層都有,大家共同對著一方屏幕,穿梭在現實中捕捉虛擬的夢幻。
緊接著不久,東南亞也開通了下載,就在里約奧運的當天,頃刻間,社交網站上幾乎都被這個捕捉狂潮給一舉淹沒,我點進去想看看關於奧運的開幕式新聞,卻必須翻了至少五分鐘以後才看到一則。
周遭的朋友也開始陷入這股「全民運動」,不分日夜,廢寢忘食地搜集最齊全的怪獸寶典,我沒有加入,但我從許多新聞和小道消息中已經大致上了解此一遊戲的運作模式和設計概念,所以大略猜想到其中的好玩。
我從小就接觸電子遊戲機,記得在還沒上小學的六歲那年,父母給哥哥買了台他期待已久的任天堂和一張64合1的遊戲卡帶,至今我依然記得那天當爸爸把遊戲機的盒子從床底下拿出來時,哥哥興奮的模樣。
我和哥哥從此進入《超級瑪利歐》、《魂斗羅》、《俄羅斯方塊》等8-bit像素的遊戲王國,我常想我小學二年級就戴了超厚的眼鏡和這一點不無關係。
更大一點,哥哥買了PlayStation,電玩世界隨著技術日趨精緻,當年的《惡靈古堡》、《古墓奇兵》、《太空戰士》都成了年少青春時的回憶,我甚至一度沉迷到一放學就穿著白色制服打電動,為了練等級闖關,為了追求虛擬境界的完美結局,我獻祭大量的時間換來沒有實體的虛榮。
那時的自己就和現在抓怪的人們一個樣子,只不過至少當時我不需要低頭。
所以我很清楚,自己是個很容易耽溺於一件事物的人,或者該用更好聽的「熱衷」這個字眼。一旦深陷,我就會想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徹底搞清楚,開啟每一扇能開啟的門,摸索每一條能穿越的轍道,如果我的內在是一個宇宙,我的心智有世界那麼大,我就必須執拗地進行考古冒險,直到我自己筋疲力盡為止。
所以我也大概能夠理解所有沉醉在那些遊戲裡的狂徒,那種絕不善罷甘休的精神,再加上結合了現代的網絡互動模式,不再是當初閉門造車的孤單,相互比較和討論的參與感或許是壓垮現代人理智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偶爾我會想,當年我揮霍了那麼多本該是好好溫書的時間,泡在獵殺喪屍和飛簷走壁的幻想國度裡,一雙眼直愣愣地瞪視著電視熒幕,雙手握著遙控器如抓住漂流在汪洋中的浮木,我是去解救遊戲裡受困的主人公,還是尋獲了迴避現實的救贖?
可能因為我不是皮卡丘的粉絲,我沒有追看它的動漫,對那一大堆於我是陌生的小怪獸有些無感,因此才不太有想要加入這龐大隊伍的念頭,並不是我有多崇高或是有多堅強的自制力。倒是前些時候讀到一則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哈利波特》也有可能效仿此一概念推出類似的手遊,那的確是讓身為書迷的我眼睛一亮,瞬間腦補各種可能的設定內容。
等到魔法世界真的和麻瓜世界相互重疊的那一天來臨,我再來耽溺也不遲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