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他們的鏡頭


一天堂妹到家裡來閒聊,我們談起閱讀與喜歡的作家、作品等話題。堂妹對於某些作家特別鐘愛,有些則是拜讀了幾篇公開發表的文章後覺得不合「口味」。

當然,我這麼說是經過修飾了。

想想文海無垠,長年接觸各種書籍文字題材類型的我也有個人偏好。喜歡有些作家行雲流水的文風,讚佩他們精雕細琢的寫作技藝,歆羨大師們見多識廣的閱歷所成就的文字底蘊,還有連生活夾縫中最微不足道的細瑣都能妙筆生花的功力。

自從疫情前的台灣之行在誠品書店買了九歌出版社每年一發的年度散文選後,之後的每年三月左右,我都會在網路書店上準時訂購那一年的散文集,像個歌迷期待音樂會的登場歌手,我期待今年又能看到怎樣交織的文學光影。

非中文系或文學相關背景出生的我,對散文詩歌小說等題材沒有深度鑽研,沒參加過什麼文學深耕或講座會,這些年來,純粹靠自己對寫字閱讀的一股腦熱忱,邊寫邊讀邊摸索著。而托每一年《九歌散文選》前言的「主編的話」,以及各大台灣名家為生活吉光片羽鐫刻的紛呈文字之福,我才慢慢看到散文它遊移在虛實、縫織在光影、介於經驗與自我之間的技藝表達。

也從中認識了許多名號響亮的作家,藉由他們的創作拓寬了我短淺的閱讀眼界,並見識到繁麗多姿的散文表現手法,原來可以這樣寫,原來可以那樣切入、起承轉合,原來我的日常雜談那麼貧乏索然,那麼地預料之內。

~書架其實是不要的紅酒箱子疊在一起形成的。~

而說到喜愛的作家,這個階段我特別欣賞洪愛珠內斂卻情感恰好的文字;我崇拜胡晴舫疏離旁觀又切身對照的都會感筆調;我佩服李桐豪把個人的旅札遊記疊合在歷史文化背景中說得精彩萬分;我對王盛弘以自剖切入時代、又從時代回溯自我的嫻熟刻畫心嚮往之;我喜歡張維中用明確的主題去設計、包裝一篇文字;我稍嫌詹宏志的文章細碎冗長,卻也非常享受讀著一段段生命經驗的酣暢淋漓;我敬仰舒國治的淡泊無為,卻能處處彰顯厚積薄發的大家風範;還有鐘怡雯、馬尼尼為、范俊奇、袁瓊瓊、凌性傑、黃麗群、張惠菁、鍾文音……

記得以前聽過某文學界前輩說過一句話,閱讀應該雜食。我自知不夠博覽群書,讀散文選其實就是試圖雜食的一道捷徑。所以我明白,這些選文只是許多作家等身著作的一小切片,喜憎不該由此斷定。

誠如言叔夏為去年的散文選編選時寫在序言的一段話:「如果討論一篇散文如同討論他人生命經驗之厚薄,那對作者未免也太冒犯。」

我們姑且只是管中窺豹,借用作家精銳的鏡頭,觀察不同的棱角折射出某個瞬間的焦點與剪影,玩賞出另一番我們自己還捕捉不到的風景。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