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文字裡的年少

一直在閱讀伊能靜的《愛的練習本》。她對愛對自我感性的描述,總是有一種看不見的強大的力量,能夠猛烈地撼動我時而麻痺的感知,讓我去正視自己荒廢已久的生命習題。

每天都在閱讀,每天都在書寫,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體會。我對文字的依戀很深很深。這是一種人們不會去預防、阻止,或是想戒掉的癮頭。出遠門,我都會在行李或是包包裡塞上一本書,不管包包已經塞得快爆了,還是會堅持帶上一本。去金馬倫時,我帶了席慕蓉的詩冊。我想起自己讀過一本游記散文,作者說,旅遊時應該帶詩集,讓在迢迢他域的自己的心與靈,能夠被詩的清雅瑰麗洗滌。

從小學開始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如今那些童稚的文字還躲藏在厚厚泛黃散發古老氣味的記事本裡,並且安靜地躺在塵封的抽屜裡,像被遺忘般。

總是會隨身帶著紙筆。來到一個全新的疆域,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嚐到的,以及用心接收到的種種,我都會不時將這些抽象的、也許轉瞬即逝的感官,轉化為文字紀錄下來。雖然也許只能在顛簸的車程中潦草地記上幾筆,或是在夜幕低垂的飯店床邊,倚著昏黃的床頭燈寫下些甚麼,然後終於經不起舟車勞頓的疲累而中途打住,熄燈入眠,但我都很珍惜這些不成文章、不成句子的隻字片語。它們喚起我某個時刻對很多人事的感會,一種當下的領悟。

從十四歲開始就將自己的零用錢存下來買書,第一本吳淡如的《人生以快樂為目的》,然後是張曼娟、劉墉、歐陽林、瓊瑤、藤井樹、陶晶瑩、村上春樹、張愛玲、席慕蓉、余秋雨、王文華、鍾文音……那樣的年紀,很多時候還不盡然能夠理解其中複雜的人生面貌,但也還是懵懵懂懂地看完了。而看書的速度總是飛快,看完了就又期盼書店裡擺在書架上其他的書。但是,那樣的年齡,零用錢畢竟不多,我只能盡量地存錢,來滿足我渴讀的慾望。

學校的華文課寫作文,我總是不遺餘力。像是有一股想表達自我、證明自己的衝動,於是,當別的同學還在思考大綱時,我已經早早動筆,不遵照老師要求寫作文前要列大綱,叛逆也自以為是地書寫。而老師們建議的寫作方式與觀點,我都不屑一顧,認為那些是俗不可耐的“範例”,我只想寫自己內心想說的。

至親離逝,缺乏安全感的年少時期,以為閱讀能夠讓我獲得些甚麼,能夠武裝自己,對付外界。所以才拼命地買書,然後拼命地長大,拼命地想快點理解世界複雜的一面,好不依賴別人,用自己的能力來抗衡。

因為對這個無常人世提早體會了更多的苦澀,我不得不成長。年幼的輕率變成大人眼中的不懂事;天真無知被認為不成熟;大家都要求我快點拋開稚氣,承擔一些責任,承擔家庭悲劇裡等待我去面對的艱辛。

在很多的深夜裡,我伏在床邊,一頁一頁地翻讀,一點一點地吸收。當其他同齡的孩子還在嬉笑打鬧的時候,我已經老成得失去了與大家打成一片的默契。親人的離去加速了我孤僻疏離的個性。當時,我只覺得閱讀與書寫能了解我、振救我。

如今回望,因為有了閱讀與書寫,我才明明白白地包容了那些灰色的過往,將它們融入我的生命。在練習愛人與被愛的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克難,很多疼痛和傷口在我的文字裡化作了冉冉輕煙,隨風而逝;很多的怨懟通過閱讀,化成悠悠河水,奔流而去。那些生命不能承受的輕,鍛造了我在看世界時必定加上的一層暗色鏡片。而文字是陽光,透過鏡片,將明亮兜攏到我的瞳孔裡,把我帶離黑暗。

我凝視過往那個相信閱讀能找到救贖的自己,嘴角微微上揚。

Comments

  1. 读到那一段拼命地…拼命地…拼命地…

    的时候心就梗成一块了。。



    当中的心情处境并不是想像就所能体会

    到的。。今天的我们是当初一点一滴的

    累积,痛苦的经历每一小步更都走得吃

    力。。真实的体验更不在话下了。



    自己要给自己力量。。也愿阳光能偏心

    些地提供你多一点的温暖。

    嘴角要保持微微上扬,鼓舞自己前进往

    更美丽的国度驶去。。



    给予你我那或许微不足道的支持与鼓

    励,但就请你要继续加油!要不放弃不

    丢信念地继续迈进。。



    整顿好武装,慢慢地再把心情调整

    好。。要一同出发向前去了!=)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