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確幸

每一個作者的文字都像帶有某種黏稠物似的特性,能夠讓閱讀的人在心靈上被沾染附著,漸漸地在某一段短暫的時限內,將讀者擰朔出一個近似作者內裡形貌的雛型。思想上、生活哲思上、行為上的許多縫隙,都透露出原作者的意念之氣息。

有時想來,這還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可不是嗎?一位遠在海外的作者,素未謀面、互不相識——也許彼此曾經僥倖地擦肩而過,卻沒有實際交匯——通過各種語言或是圖形描繪,將自己腦袋裡形成的概念表達在媒材上,並成功地傳達到另一個境地的人們的腦袋裡,在那裡安頓發酵,醞釀出一股新的體驗。

同時,心境上的轉移也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可能甚至連現今的科學也無法確切解釋也說不定。一邊閱讀,一邊漸漸理解作者的當下情緒,然後也將自己大部分的情感寄託在那之上,因而短暫地忽略了自身原有的感受。那樣的話,若是煩惱的瑣事因此而淡忘,該要說是一件不錯的事吧?不過,這之中也有可能倒過來運行:悲愁感襲上心頭,久久不能忘懷。人類啊,還真是難以理解的生物!

最近頻繁閱讀村上春樹的新作,思維上有點不受控制地被導向村上式的表達風格。這一向來是我的毛病。每每閱讀了一本書以後,就會不顧一切地陷下去,狂熱的程度明知不久就會散去,卻總是會唆使身體去尋找更多相關的題材,來餵飽我嘴饞的靈魂。

而這個時候又不得不感到悲哀了。因為很多情況下——譬如經濟能力的不許可、眼前排山倒海的工作量——我必須實施一定的自我節制。像是淋了一桶冰水,將剛燃起的熊熊火苗給撲滅,以避免接下來可能的一發不可收拾的森林大火。不過,其實那便是所謂的興趣,并沒甚麼大不了就是了。

話說回來,如此的自我節制也不算是太壞的事。根據村上春樹:

為了找出生活中個人的“小確幸”(雖然小,卻很確實的幸福),還是需要或多或少有類似自我節制的東西。

所以,就算感到困擾,必須終止自己對某種事物的熱烈追尋,“未來哪一天或許還能再遇上它的可能性”這樣的想法沒有消失的話,我想那就不至於真的過於悲傷。

每一天都會有許多的“小確幸”存在在生活的各個角落裡。像是走路走了一整天,回到家坐在舒服順位的扶手椅上,喝一杯藍山咖啡,讀一本喜歡的書,感覺皮膚大口大口地在呼吸;又或是在寒冷的雨夜,跑到熱呼呼的涮涮鍋店去,將挨了一整天餓的、快要萎縮的胃填滿,連心底都會有大啖幸福感的滋味。

因為相信美好的感覺就在不遠處即將來臨,所以先前的不愉悅也變得可以忍受。人生也一樣,只要相信自己正往幸福的方向走去,目前的苦頭也會深深地認為是只要咬一咬牙關就會過去了。

而且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Comments

  1. 新年快樂!你的文章寫的不錯



    幫您灌水,也幫我灌灌水吧^^



    你的文章寫的不錯喔~~~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