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の声

秉燭夜遊,漫步在沒有過多人工燈火渲染的小徑上,頭頂的月色突然變得格外明亮;待雙眼適應了周遭的漆黑以後,就逐漸能看清被夜紗籠罩的環境,在溫柔月光下的清冷身姿。

燃點細細的蠟燭,用融化的熱蠟封在紙糊的燈籠底部,透過紅黃彩紙的光線在黑暗中顯得非常繽紛奪目,相形之下,路旁的雜草和大樹都暗淡陰慘,灰僕僕地像是被遺棄的野孩子。

當晚天氣良好,隨著習習涼風前進,燈籠在手中輕輕晃蕩,將地面的柏油路映照得閃閃爍爍,每一個跨前的步子都像是穿越濃密黑幕探索未知光明的指引。


樹叢裡的蟲鳴在這個仲秋之夜宛若琴瑟,但不知道是為去夏的幽怨喟嘆,還是為求愛的激烈狂歡?


可以聽見從不遠處的公路上傳來的車輛奔馳聲,茅草邊的孩子想要仔細聆聽自己的腳步聲,卻幾乎快聽不到了。


什麼時候開始,繁華的絢爛霓虹取代了燃燒的燭光?曾幾何時,幾塊銅板就能簡單買到的秋夜涼爽,如今卻必須消費更多的純真才能擁有?


那與生俱來的單純,在這個充斥著各類即時餵養資訊的年代,有時好像真的必須去費勁挖掘,才能翻出早已不再被重視的詩情畫意。

即使是那麼地大費周章,即使燭光變得越來越短暫,能夠稍微離開熒光幕前,執起一盞火光,讓身心聆聽久遠的記憶呼喚,抬頭仰望那一輪盈盈滿月,或許還能為自己捎來什麼感觸心聲,那樣也就夠了。


延伸閱讀:提燈

Comments

  1. 哈~原來是衣架倒吊,我還以為是什麼燈籠提這麼特別。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