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近郊——到大城會見微笑佛陀


在網上搜尋關於曼谷的資料時,有八成的內容不外乎都是血拼美食這兩大項目:哪裡新開張的主題性購物商場、哪些國際品牌進駐了曼谷商圈、哪個時下最夯的咖啡館美食引起熱議⋯⋯

老實說,在那一刻我有種瞬間後悔的感覺襲上心頭,後悔自己選了曼谷,因為放眼望去都不是我想要去的點。

我不是所謂的「Café人」,對裝潢典雅的咖啡館沒什麼興趣,對咖啡館提供的咖啡和輕食也興趣缺缺;近年來我已不太喜歡逛街,對時尚品牌的追求熱度也逐年銳減(初老症?),更極度厭惡追隨網路上危言聳聽的「必買」消費行為。

而你雖然熱衷美食,卻也總是唾棄那些美輪美奐的咖啡餐廳,你要的是貼近在地人的家常料理,能夠如實展現道地生活況味的飲食習性,而非被精心擺上檯面、經過專業市場行銷的連鎖品牌。

在這一部分,我們算是同仇敵愾,總是一起對著一整條街的精緻店舖嗤之以鼻、過門不入,然後自以為我們品味高尚,其實只是口袋裡沒幾枚捨得花的銅板。

我開始憂心,難道選擇來曼谷就註定非得走上買東西吃東西的路線不可?



直到有天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才稍微放下心頭大石,原來除了買東西吃東西和日日塞爆觀光客的市區大皇宮外,曼谷近郊有一個被聯合國文教科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瑜陀耶歷史遺跡,名大城(Ayutthaya),且只離曼谷市約半小時的車程。

「大城」泰文即「阿瑜陀耶」,為泰國第二大王朝,創朝於1350年,在統領泰國的四百多年間與法國、日本、印度等國進行友好建交,一度成為泰國重要的外貿中心,直到緬甸軍於1767年大舉入侵攻城而滅亡,結束了四百年的輝煌盛世。

記述泰國鐵路人生



這一天我們一早抵達華藍蓬火車站(Hua Lumpong Railway Station),購買了前往大城的三等車廂火車票,才十五泰銖,也太便宜了吧?!(後來才深切明白何謂「一寸光陰一寸金」)


カミナリ
行前在網上讀到有背包客建議說,若想貼近當地人坐火車穿過田疇的鐵路人生,記得不要選擇廂型車,雖然它的確可以省下不少時間,也更舒適,但就會錯過了火車沿途的鄉野景緻和難得一見的民生百態。而嚴格說起來,我從未乘坐過此類火車(高速列車不算的話),因此我便對這個行程躍躍欲試。



買了票跳上火車,發現每一節車廂幾乎都坐滿了當地人,車廂雖不致於到簡陋,卻讓我想起九零年代電影的畫面。



我們拿著無須對號入座的票根,穿過一節又一節的車廂尋找空位,椅背挺直的座位上坐著許多看似要回鄉的外府人,他們帶著大包小包,攜家帶眷,擠在兩兩相對的座椅上,有的將大半個身子伸出敞開的窗外,和月台上的親友作最後的道別。


カミナリ

我們走到最後一節車廂才終於找到兩個空位,坐好後還等了許久火車才終於啟程,以極緩慢的速度駛離月台,「慶鏘慶鏘」的鐵軌聲伴隨著窗外燠熱的風一起飄進來。



不久,提著裝滿了食物的阿姨就開始穿梭在走廊上叫賣著,仔細一瞟可以看到籃子裡都是一個個打包好的打拋豬肉飯和炒麵等熱食,應該就是這裡的火車便當了。



接著還有其他飯食的小販、薯片零食的小販、汽水飲料的小販,甚至是托著三碗現成刨冰的小販持續遊走在站滿乘客的走廊上兜售。



即使身形略為福態,手上還提著沈甸甸的食物,阿姨們依舊游刃有餘地從車廂的這一端擠到那一端,神態自若,完全難不倒她們。

我想,這些媽媽們或許就靠如此日復一日在火車上販售便當,把一個家撐起來,給孩子讀書買衣服,拉拔他們長大。她們不厭其煩地叫賣的不是泰式炒河粉,而是自己的人生,再從日日擦肩的過客手中籌集嗷嗷待哺的孩子們的未來。



曬了大約三個小時的太陽後,我們終於抵達大城,也驗證了人們說泰國火車非常沒有效率的說法。



走出火車站,叫了輛嘟嘟車,就準備開始我們在大城的阿瑜陀耶歷史古蹟巡禮。事實上這也是我第一次坐嘟嘟車。



戰火無情,笑看滄桑

第一站就來到這裡人氣最火的瑪哈泰寺(Wat Mahathat)。


カミナリ
這座建於1374年至1395年的寺廟是當年的泰王為佛教教宗所設立的修行場所,因為後來緬甸軍團的攻入,佛寺被破壞燒毀,只剩下如今的斷壁殘垣。


カミナリ
カミナリ
而讓這座遺址名聲大噪的原因,就在其中一棵菩提樹下。可以看到一顆佛陀石像的頭被盤根錯節的樹根包圍著,且還依稀看得出佛陀的表情在微笑。


カミナリ
或許是當年戰火紛飛之時,緬軍砍掉了寺內每一尊佛像的頭顱,以示征服,一顆佛頭滾落城牆,掉在菩提樹下,經過幾百年的日曬雨淋,大樹開枝散葉,根深蒂固,當年的佛頭未曾被人移動絲毫,就這樣被巧妙地包覆起來,形成了今時奇蹟般的畫面。


カミナリ
周遭戰火洗劫的傷痕仍歷歷在目,斷頭佛像繼續盤腿靜坐在日月星辰之下,我看著那粗壯堅硬的樹根緊貼著佛陀左臉的曲線生長,像水一般溫柔包容,也像磐石般堅定不移,似在警醒後世人無欲則剛,無我則柔。

佛陀臉上的一抹笑像在訴說:往事雲煙,放下仇恨。



佛教聖地,歷史遍地

大城是泰國著名的佛教聖地,四處皆是充滿歷史故事的遺跡,據說全境就有四百多座寺廟,我們挑選了其中幾座較有特色的遺址參觀,包括:


カミナリ
帕席桑碧寺(Wat Phra Sri Sanphet),建於1448年,是大城遺址中最重要的佛寺。


カミナリ
資料顯示,寺內原有一座高十六公尺、表面覆蓋超過兩百五十公斤金箔的巨大佛像,最終逃不過遭緬軍摧毀的厄運,如今來這裡主要是看三座作為皇室骨灰塔的斯里蘭卡式鐘形佛塔,在艷陽下並列而立,輝映著當年的壯闊氣魄。


カミナリ
青铜佛寺(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擁有全泰國最大的青銅佛像,高十七公尺,亦曾遭緬軍破壞,現有佛像為拉瑪五世仿原型再造。



地點就在帕席桑碧寺隔壁。躲過毒辣的午後陽光,踏入寺內立覺一陣涼爽,繞著擎天四柱從各個角度仰望佛像,頓感佛心恢宏,我身卑微。


カミナリ
涅槃寺(Wat Lokaya Sutha),多麼美麗的譯名,說是寺,其實是戶外建起的一尊臥佛,是大城府最大的戶外臥佛,長二十八公尺。


カミナリ
躺在湛藍天空下的臥佛身披袈裟,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記得當我從嘟嘟車下來之際,就有販售蓮花和香燭的阿姨火速蜂擁上前,一口氣用中文、日文、英文等各國語言向我兜售,我皺眉推拒後,一抬頭,看到佛陀安詳無語的笑顏,忽然心感慚愧。


カミナリ
カミナリ
亞柴蒙考寺(Wat Yai Chai Mongkol),建於1357年, 是泰王為從錫蘭學經回國的僧侶所建,到了1592年,泰軍成功殲滅入侵的緬軍,為紀念戰役,遂在原有的八角形佛寺基座上再增建一鐘形佛塔,成為今日所見之樣貌。



我們跟隨人潮拾級而上,陡峭的石梯經過幾個世紀的踐踏早已凹陷。站上高台,繞鐘塔一圈,可以俯瞰佛寺周圍的景觀,底下四面皆由重新修復好的佛像圍繞,蔚為壯麗。


カミナリ

此時接近傍晚,熾烈的太陽逐漸西移,將樓台塔閣的影子疊映在底下上百尊佛像和絡繹不絕的人群身上,影影綽綽,霎一時刻還以為佛群是人,人群為佛。


カミナリ
帶著烤了幾個小時烈陽的身體回到大城火車站,買票返回曼谷。火車繼續嚷嚷著前進,看著車窗外的田野沐浴在最後的餘暉下,我們漸漸被車身規律的晃動催眠,遁入夢鄉。



等到再度睜開眼睛,天色早已轉黑,城市燈火映入眼簾。




相關資訊
>泰國國營火車官網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