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
由於胃不好的關係,我向來謝絕咖啡因飲料,無法像現代文青一般,在週末早晨起床後,用濾紙和摩卡壺手沖一杯美式,或是到城裡新開的時髦喫茶店,點一杯拿鐵或Piccolo,甚至連入座南洋咖啡店吃烤吐司配牛油咖椰時,也不太敢配一杯奶茶。
因為有過前車之鑒。好幾次以為一陣子沒犯胃痛的身體變健壯了改善了,稍微可以接納咖啡因了,便貪杯地點了一杯我喜歡的香醇奶茶,當下喝著感覺甘霖美味,感激涕零,毫無罣礙,直到當晚躺上床後肚子才開始鬧騰。往往都是這個時刻,我才來冒著冷汗悔不當初。
而這種明知故犯的懊悔其實不止一次。
像一再戒菸失敗的人每回面臨菸癮上頭時的挑逗,也像為愛冒險犯難的人不顧現實利弊,決心一股腦地愛下去。愚勇而遍體鱗傷,只為了感受當下的酣暢。
有時遇到同樣被胃病纏擾多年的人,我總會好奇追問一件事:那你們早餐都喝什麼?想知道在咖啡和茶壟斷餐飲主流的這個時代,除了白開水和不喝,還有哪些杯中物能撫慰味蕾和身心。
最常聽到的回答是本地國民飲料「美祿」(Milo),從這邊還可以延伸出其他可可和麥芽飲料,無論冷熱皆宜;再來就是各種鮮榨果汁,不過除卻洋食早餐較常搭配,通常比較少人會喝冰果汁當早餐。
有些人的胃可以接受牛奶,那便又多了一個營養選項;有的人會沖泡燕麥或麥片;還有一派是喝薏米、菊花、羅漢果汁等煲煮「涼茶」,說是茶但並無咖啡因。還有豆漿麥茶蜂蜜芝麻糊等。
常聽那些染上咖啡癮的朋友說過,只要一天沒喝上一杯咖啡就欲振乏力,精神渙散得提不起勁來,甚至會頭痛手顫,行動效率顯著滑落。而我也很容易想像得到,他們在一日之計為自己準備一杯契合自己口味和習慣的咖啡或茶,佐以才剛要絢爛起來的朝陽一起灌下,除了溫潤脾胃,蘊含在深黑液體裡的咖啡因彷如灌入引擎的機油,立即刺激身體裡的每一顆細胞,催促著它們動起來。
太多戲劇電影和廣告都在營造咖啡的這種形象,帶點雅痞的個性,或有些「大人味」的成熟,尤其都會生活更少不了一杯咖啡的助陣。它早已不知不覺和工作和專業連結,以至於咖啡屋和連鎖品牌佔據城市主要市場,在通膨嚴重的年代依舊可以用標榜優質豆子販售三十塊錢一杯的價位屹立不倒。
咖啡是專業的話,茶飲則闢出了另一種關乎養生的風貌。
近些年,隨著中國市場帶動茶品牌的年輕化行銷,曾經稱霸國內外的珍珠奶茶似乎已悄悄拱手讓賢,退出一整排的奶茶街,取而代之的是愈見普及的中國風茶飲手搖店。曾經是品茗論道主角的烏龍、大紅袍、鐵觀音等茶種被裝進封膜塑料杯和設計時尚的店鋪,加入玩味的奶蓋、起司和焦糖等破格元素碰撞,激蕩出新世代族群的好奇嚐鮮。
於是買茶喝茶不再是我輩上個世紀在露天嘛嘛檔就著玻璃杯啜一口泡沫拉茶的景況,而是附庸風雅地入座竹林風格內裝的店面,在空調充沛的沙發上吸一口白桃普洱之類的。
記得我聽過二十代目的表弟和朋友們嚷嚷著黑糖奶茶太甜太肥,喝這些花果茶比較無負擔。
幾次久違地從高原回流都城,在商場裡看到裝潢奪目的茶飲店,買過碳焙烏龍和鐵觀音數次,每每都在結賬時被該付的金額嚇到,心想現在的年輕人都花這些錢喝茶聚聊嗎?
烏龍茶喝起來讓我想起小時候祖父割膠時帶去膠林裡的那一個馬口鐵製茶壺,姑姑稱之為「白毛猴」的茶。三十年前一毛半可以沖一壺,三十年後十五塊錢才能買一杯不到七百CC。
關於紅茶,我還有一個古早的家族記憶。不確定是否因為母親嗜喝紅茶,印象裡小時候的老家廚房灶台旁,每日都會擺上一鐵壺的加糖紅茶,無特別加熱,置於室溫,誰想喝就自行去斟一杯,像自助餐台上備供的茶。
也因此才小學低年級,我就已經跟著家人的口味習性,學會了品嚐紅茶酸澀甘醇的滋味。也記得因為加了糖,好多次都是執起茶壺才發現壺裡爬滿了螞蟻,這些枝微末節的片段。
等到我不再碰茶,母親早已仙逝二十幾載,我長成了快到她生命末尾的年紀。不能接納咖啡因的身體,讓我無法復刻母親備一壺室溫加糖紅茶的姿勢。
唯有在我又一次自以為胃好得差不多的某些日子,明知故犯地點一杯「茶烏」,坐在少數還望得見夜空的嘛嘛檔,用有點不顧一切的小小愚勇,老派地跟往事乾杯。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