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紀行④——藝文之都


因19世紀50年代的維多利亞淘金熱潮,墨爾本成為當時許多人心響往之的夢土,一批批移民從他處入駐這個澳大利亞最東南部的海角城市,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墨市已蓬勃發展成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會之一。


來此之前,上網查詢資料時就讀到,墨爾本最著名的是其藝術與文化氣息。真正踏足這座城市時,才發現所言不虛。街道上古新交融的元素,維多利亞式建築蘊含英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而新興摩天樓則在在展現了墨市的雄厚發展資本。

結束了前兩天的市外觀光,我們決定開始好好探索這座文化之都的面貌。


先到飯店對街的Café吃個悠閒早餐,雖然說咖啡館文化在亞洲早已泛濫,但熱衷咖啡的墨市仍有其獨特烘焙的飲食香氣。


點了杯澳式咖啡「Flat White」,濃咖啡中加入熱牛奶,不嗜咖啡的我也能欣然接受。一邊小啜一邊品嚐貝果(Bagel)軟中帶硬的口感,先溫飽身心一頓才踏入寒風中。


從我們飯店的柯林斯街(Collins St)步行到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只需十分鐘,不規則設計的建築外觀展現了解構主義的抽象感,在我看來更像是澳洲廣袤平野外的各種陡峭岩壁,那是名為「時光」的雕刻家手下的鬼斧神工。

此刻太陽早已探出雲層,四周溫度也跟著暖和起來。廣場前遊人如織,冬日裡難得的暖陽吸引許多人走出來,享受日光浴。


來自熱帶國家的我們正好和他們相反,極盡享受那冷颼颼的涼意,因為熾烈的太陽將在幾天後在家鄉的上空等著迎接我們(汗)。


到聯邦廣場內的「Ian Potter Centre」走逛,欣賞當地原住民的藝術作品。


從繪畫、紡織到木雕,每一件作品都蘊藏了一種文化含義,藉由作品本身反映出當代的人文思想。


從這些民族氣息濃厚的作品中,你可否聽到遙遠靈性的呼喚?又有哪些泉湧靈感讓你悄悄傾洩出自己內心的渴盼?


中午天氣大好,但走在陽光底下一點也沒有燠熱發汗之感,隨處一片草坪都可以瞧見隨性的當地居民席地而坐,或沉浸書中或情侶般依偎著彼此。


走過穿越墨市的亞拉河畔(Yarra River),對面便是維多利亞藝術中心(Victoria Arts Centre)著名的尖塔。


藝術中心隔壁是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建築外型帶有中國風,讓我不禁想起台灣的故宮。


國家美術館免費開放給公眾,讓更多人都能入館欣賞畫作、雕刻、銀器、裝置藝術等作品。讓我倍感貼心的是,美術館大堂還設有寄放包包和外套的櫃台,讓旅人能短暫卸下肩上負擔,全心享受一場豐富的視覺藝術饗宴。


館內根據時代劃分展廳,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後現代再到當代藝術,每走過一個展廳彷彿就穿過一段壓縮的歷史韶光,從繪畫的風格更明顯看出了時代的變遷和藝術的演進。

大野狼與小紅帽

出埃及記

埃及艷后的饗宴


除了繪畫,雕刻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藝術表現。

亞當與夏娃

沉思者


跨越了華美而寫實的畫風,接下來進入印象主義。這個時候,我會站在畫布前仔細端詳那抽象而摸不著頭緒的繪畫,但只怪自己才疏學淺,看不懂箇中精髓。


畢卡索筆下的人物是多麼超現實,從他眼睛看出去的世界亦多麼獨特,而他是少數於生前享受到「名利雙收」的藝術家。


影像創作開始出現的年代,藝術有了更廣泛的定義。


某些讓人忍不住駐足凝神良久的裝置藝術,未必能在當下說出個所以然,但就是有著攫住人們目光的能力。


看完藝術革命,肚子也跟著鬧革命。美術館外剛好停了輛賣批薩的小貨車,便叫了兩個,和大夥兒一起跑到附近的草地上享用,效仿當地人瀟灑不羈的生活態度。


半是因為此種氣候才允許我們如此為之,試想在大馬的艷陽天下,誰會瘋狂到去坐在燙死人的戶外啃批薩?


搭乘墨市免費提供的環城電車,和下班人潮一起擠在古老的車廂內,不過當地華裔數量實在多,隨處都可看見熟悉的亞洲面孔。


到唐人街走一遭。吃了好幾天的三文治和批薩,我開始想念熱騰騰的白米飯和麵食料理了。


看到身邊朋友有的能三餐連吃漢堡三文治等面包類食品而毫無問題,我就覺得很佩服。我總說自己是典型的亞洲華人,白米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不知是否動了思鄉之情(才來幾天而已),還是冥冥中注定,唐人街那麼多中華料理中,我們最後竟選擇了一家大馬品牌的餐館,我點了「砂拉越叻沙」(Sarawak Laksa),吃得津津有味。

我這麼想,至少在這裡的大馬遊子能有一個地方一解鄉愁,也就不自覺寬心不少。


(to be continued…)

下篇:乘坐蒸汽小火車穿越森林

Comments

  1. 好濃厚的藝術與文化氣息的一個地方,很不錯。
    我住的地方古晉,可以說藝術與文化氣息不到10%

    ReplyDelete
    Replies
    1. 還沒去過東馬,
      不過那裡的原住民文化應該也很迷人吧!
      有機會一定要去一趟呢~

      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