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富士山——雨中漫遊西湖根場合掌村


說到富士山,我就會想起去夏的種種美好回憶:湛藍天空下的雪峰、夜間傍著山巒的一輪「滿蜜月」、倒映山巔的富士五湖,還有遠眺富士山泡湯的絕佳體驗⋯⋯

我以為即使日後再訪日本,我也不會特地再去朝拜這座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山了,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才相隔不到一年,我就又朝著這座矗立在本州心腹地帶的睡火山奔去。


從東京新宿搭乘富士急前往山梨縣郊外,沿途景緻依然相當熟悉,只不過當時的夏季風光換成了現在的春日風情,坐在巴士上的我忍不住翻出手機裡還留存的去年的照片,和窗外對比一看,才看出季節和草木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夏季盎然的綠意如今被冷春的蕭瑟取代,路邊的野草花和樹葉都已凋零,田埂一片枯黃,蒼空也像被暈開了畫色,淡薄得只有幾抹雲霧划過,就連房舍電塔都彷彿披上了一層灰衣般黯淡無光。


只有不遠處的富士山,依舊蒼勁巍峨,頂著比夏天更厚的雪帽,見證歲月在周圍流轉替換。


望著相隔了九個月的富士山,除了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初見時的震懾興奮感也被喚醒,「久しぶりです。」我在心中默默說著好久不見。


在河口湖站下了車,這一次,我們乘坐復古觀光巴士前往富士五湖中的西湖。此西湖非彼西湖,但共同點是兩者都是著名的觀光勝地,都以自然風景作為吸引遊客的賣點。


話說去年初夏到此一遊,在東京數日碰到了梅雨季,天空成日陰霾飄雨,卻在我們造訪富士那兩天完美放晴,因此留給了我極為美滿的富士印象。


只不過這一次就沒那麼幸運了,才剛抵達河口湖不久,厚重的烏雲就開始來攪局,先是在我們乘船遊河口湖時擋住了山頭,接著更開始落雨,一發不可收拾。

要知道,三月中旬的東京白天氣溫大約十度,太陽消失後會降個幾度,如果下雨,溫度更可以下探達三四度,而這一天正是三度左右的天氣,加上濕氣濃重,風刮得狠,在郊外忍受風吹雨淋可真不是普通的冷!


坐上復古小巴士沿著河口湖繞到隔壁的西湖,在西湖的最西北邊就是此次我們的目的地——西湖根場合掌村(西湖いやしの里根場)。

~左邊箭頭為去年夏天入住的山田屋,右邊箭頭為西湖根場~
(後來看了地圖我才發現,這裡已經離我上次入住的精進湖不遠了。)


這裡以前是著名的合掌造村落,也就是盔甲式構造的茅草屋,「合掌屋」之名的由來,是以雙手合掌時指尖互相碰觸,掌心相對敞開的傳神樣貌而來。如此設計是為冬天降雪時,傾斜的屋頂不容易積雪,別具匠心與巧思。


~關於合掌村印象最深刻的,我想就是這一集的《多啦A夢》~

因為順應時代發展,許多居民外遷,加上昭和41年(1966年)遭受嚴重的颱風襲擊,美麗的村莊幾乎全毀,直到2003年當地的發展商重新部署規劃,根據村子毀損前的昔日樣貌去打造設計,才創立了今日的西湖根場合掌村,讓人們可以深入體驗傍著壯麗富士山的日本傳統聚落風貌。

如果未能親臨位於岐阜縣飛驒高山的白川鄉合掌村,到這個西湖根場也算是個推薦的選項。


經過了九拐十八彎的漫長車程,我們終於抵達西湖邊境的根場入口,售票口的服務員看我們兩人共撐一傘顯得侷促,於是很熱心地讓我們自行取用他們家提供的雨傘,好讓我們即使在漫漫雨幕中也能自在走逛。


村內一共有二十三座合掌屋,全都是仿照當年的規格重建的,每一間都有不同的主題,像是餐廳、畫廊、展覽室、窯燒陶土、絹紙等體驗屋,讓你可以扮演半天的日本村民,或只是當個輕鬆走看的純粹觀光客。


非常可惜的一點是,因為下雨,原本抬頭就是富士山的美景被濛濛煙雨覆蓋,我只能運用想像力,望著雲深不知處自行腦補富士山下合掌村的畫面了。


或者,我該說我正在體驗的,是雲嵐飄搖時的山村生活,大家避走屋內,生一把火坐在爐子前,一邊取暖一邊在吊起來的鍋子中烹煮佳餚,田邊響起雨蛙聲如洪鐘的叫聲,廊檐下一壺悶燒的綠茶暖手又暖胃⋯⋯


或許有點阿Q精神,不過如今回頭看,能夠順利完成那一天如此密集的行程還真需要不少運氣和勇氣,才能在僅有半天的時間內,在班次不多的觀光巴士路線之間,將幾個景點銜接起來。


不止登山遊湖,還追到大老遠的西湖根場,在它五點半打烊前買票進場,風雨無阻地親睹一個星期以前還在電腦屏幕上的茅草房舍,然後趕在天黑以前回到河口湖車站,搭上富士急回新宿。


儘管最後帶著小小的殘念跳上最後一班公車,在逐漸低垂的夜幕中顛顛晃晃歸返住宿,我望著黑漆漆的車窗上倒映著的自己,慶幸的是二度拜訪富士山的機遇。


即使這次只得那驚鴻一瞥。



追伸:可能是受了風寒,當晚回到新宿後就頭痛欲裂、全身發冷,看似就快要生病,所幸吃了份熱食後,回到住處洗了熱水澡,睡了一覺後隔天便又生龍活虎了。

追伸(二):其他日本紀行系列: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