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苦焉知樂——讀林夕《原來你非不快樂》


說快樂談幸福的勵志書在這個時代或許早已過時,想當年《人生以快樂為目的》、《快樂的50種方法》等心靈雞湯類的書作暢銷大賣,就連我也曾買過好多本,如今回望思忖,難道那麼多人不快樂,而需要從書扉中尋找如何快樂的步驟?

或許一半出於好奇,想知道抽象如快樂要如何用具體的教導方式來傳遞,如數理方程式或食譜,五公克常保笑容、兩百克雲淡風輕外加一小撮知足,佐以馬勒第五交響曲小火慢燉個十五分鐘,就能得著。

心思細膩者因比任何人都想得更透徹,從正負兩邊鑽研到底,於是更容易和快樂無緣,如華人流行樂第一作詞人林夕,寫盡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情歌,才發現那些傷春悲秋的意境得以和大眾產生共鳴,原來都是他傾盡身心發自肺腑的創作,日日陷於情感悲愁的亂流裡,要不抑鬱都難。

讀一個曾患上抑鬱症的人寫快樂,或許讀來更暢快有感。他寫的《原來你非不快樂》,廣義上是傳授大家關於快樂的境界,狹義上可以是探討一個人心境的安樂。書名和副標題「原來你非不快樂,只有你一人未發覺」取自他1995年為香港歌手楊千嬅創作的一首歌<再見二丁目>,書名的雙重否定富含哲思,副標題更是直接點明:你在這個大環境中並不是不快樂,只不過樂與不樂之間都將由你的一念來決定。



林夕的詞總是表面看似簡易,卻足以挑起你內在深藏的傷感,一如他的散文文字,像是怨世批判,到頭來還是要你放下執著放下個我之心,在這一層面上很有老莊的風骨底氣,讀來宛若在繁華喧囂的香港街頭突傳來一首王菲的<紅豆>:「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八年前買的書當年讀了一半讀不下去,擱置在書櫃上被時光褪了色,如今再度執起翻閱,是我身上兜攏進了足夠的世俗眼光,才終於慢慢細嚼出箇中的滋味。

就像當年的我心急著想要了解快樂的真諦,反而和快樂擦肩,未知苦焉知樂,兜轉了好幾年後,經歷了一些人情世故,方知快樂的母親是安樂,安頓好心性,才會知悉快樂無非求自於內在。而更高的境界,或許連快樂也不冀求,如蘇東坡的「也無風雨也無晴」,當心境不再受萬法無常之變牽制,樂不樂或早已無所謂了。



——寫於3月1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