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歸屬——我看《夢想改造家》


近來看了一個中國的電視節目《夢想改造家》,內容是關於改造房子,將原本簡陋或不堪入住的居住環境,通過知名建築設計師和專業團隊的巧手,重新搭建成美輪美奐且符合住戶需求的美麗家園。

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個案,節目組找來的每一個委託人都不是普通的人家,他們都帶有濃濃的悲情故事,有些是住在窄巷之間臨時拼湊起來的夾縫生活,有些是來自單親家庭且身患頑疾的長輩,有些是為求生計而忍辱擠在一個店鋪下的大家族,不管怎樣,這些上節目接受改造的住戶,都可以說是代表了遍及中國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的社會底層庶民。

之所以吸引我追看每一集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看那一方髒亂至極、根本缺乏最基本居住條件的環境,經過設計師親臨拜訪,瞭解詳情後為他們量身度造出一個全新的生活起居空間,再看著節目快轉畫面,那一間原本或許破敗腐朽的房子,就這麼被一磚一瓦地細心修繕裝潢成一座坪數變化不大、但卻徹底改頭換面的溫馨房舍。

這在專業角度上來看是非常吸引我的,看著那些房子的樓板磚牆被一一瓦解拆卸,再換上精心計算過的天窗或收納櫃,將原本通風不好的廚房變成採光明亮的現代風格,或是擅用每一個轉角和樓梯底下的空間,為住戶安排好井井有條的系統化儲物方式。

在節目組的剪輯和前後對比下,還有讓一般觀眾也更易於了解空間格局的3D立體動畫,我看得十分投入,還從那些在設計領域都是大有來頭的名家身上,學到了好多關於室內設計的知識:如何物盡其用每一個最細微的空間、如何賦予看似無用的廢磚或枯木全新的生命、如何在不破壞環境和周邊鄰里社區規劃的前提下進行最極致的改裝、如何巧妙結合現代居所和自然元素⋯⋯對於我這種外行人還真是深入淺出,且寓教於樂。

而另一個讓我看得目不轉睛的原因,是各個住戶們在改造家園前定居環境的樣貌。節目鏡頭毫不修飾地鑽入尋常百姓家裡的每個角落,那些在北京或是上海等大都會一角委身而居的人們,如何在或許只有幾十坪的陋居裡過了大半輩子,或是在自己也無能為力扭轉的大環境陰影下艱苦度日,直到上了電視才讓他們多年來的問題攤開在陽光下。

每每看到那些就連轉個身都有問題的窄仄房子,或是因為忙於生活而無暇管理的成堆雜物,就覺得在這裡可以住上幾十年真是不可思議。老奶奶躺在陰暗的房間裡養病,或是尚且年幼的孩子在剝落的牆面下溫習功課,窗外嘈雜熙攘的交通依舊,沒有人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去幫助甚至同情,就這麼在歲月的催促聲中湊合著度過了好幾十載。

為了生存,為了下一代的生活, 即使再惡劣的經濟條件,許多父母還是任勞任怨、含辛茹苦地把他們拉拔長大,或許沒能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優渥享受,但每一滴辛勞的汗水和淚水,都滴進了那幢快要傾頹的屋子根基,灌溉著以愛之名撐起的家園。

所以當委託人重新回到經過幾個月修葺的房子裡時,看到設計師施展魔法般地把原本看似不可能的都變得可能,除了美觀舒適,還非常貼心地保留了往昔時光的小細節,比如門前老樹被砍掉後,樹樁被設計成了別具特色的小凳子,延續了住戶一家的回憶。

而這個節目中我最喜歡看的部分,就是老住戶看著自己熟悉的家被刷新成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的窗明几淨時,老淚縱橫或是感動拭淚的畫面。我可以想像他們的淚水五味雜陳,既歡欣又感慨,既感動又傷懷。

當然,做節目總必須加入適當的煽情調味,傳播系出生的我還不至於忘了這一點,或許那些反應是按腳本演出的,或許窩心暖心的設計師只是根據節目組的建議去執行任務,但我看了整個第二季,看得出節目不譁眾取寵的風格和平鋪直述的語調,願意去相信,那些委託人是真心感動於家園的提升,也真誠感激設計師嘔心瀝血的傑作。

但我也想起,仍有多少戶沒有在鏡頭前的人家,是繼續過著這種暗無天日甚且水深火熱的生活?在那些急遽發展起來的繁華都會之中,必定有仍咬著牙關度日的家庭,在惡劣的環境中掙求生存下去的美夢。

而相比之下,我又是何其有幸,能出生在這個溫馨小康的家庭裡?或許從沒有過什麼富麗堂皇的屋子或是有求必應的奢侈,但我有一個美滿溫暖的家,讓我自在學習玩樂,一絲也不吝嗇地讓我享受所有家所能提供的幸福。

這是《夢想改造家》給我的省思。

一切都從家起始。家,讓我們勇敢織夢,夢,讓我們想要回家。



追伸:節目每一集都會請來一位設計師,每位設計師都擁有非常獨到的設計概念和人文關懷,目前我最喜歡的是《胖大嬸的幸福新家》裡的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看完後套一句網友的話:「請收下我的膝蓋」。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