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洞天之行——姆魯國家公園(下篇)


一葉扁舟兩岸遊

看了一天的洞穴後回到飯店,因為被密林包圍的周遭根本沒有其他去處,除了度假村範圍內提供的硬體設備,如健身房、餐廳、SPA之外,入夜後似乎就沒有太多選擇,加上無線網絡實在太糟(除了大堂外,房裡無法連線),而我想,都來到了這麼原野況味的叢林深處,就不要再牽掛著紛雜的網絡世界了。



於是拿了在機場買的哈利波特第八集,跑到大堂的懶人沙發上賴著,邊讀書邊聽草叢裡傳來的窸窣蟲鳴,或是大堂附近的河岸傳來的淙淙水流聲,然後在午夜以前回房倒在軟綿綿卻又厚實的大床上,期待隔天的洞穴探險。



翌日一早起床,吃了頓豐盛的自助早餐後,就從飯店大堂前架設的小碼頭那裡坐上輕薄的舢舨船,準備沿著河流去看另外兩個洞穴。



一開始我是有些驚恐的,坐在船首位置的我才剛坐定,船伕就啟動引擎,船身一個顛簸就往前衝去,因為舢舨實在太輕巧,輕微一個轉身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木舟在水面上左右晃動,彷彿一個用力過猛,就很可能把自己或整船人拋出去。



等到小舟在河面上滑行了十分鐘之後,我才漸漸穩下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稍稍把抓緊船緣的手和不自覺揪起的腳趾頭鬆開,感受著早晨河面上的習習涼風。



那真是一個很新鮮的體驗。美麗瑙河(Melinau River)清澈的河水在晨曦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如鏡面般倒映著兩岸的繁茂樹群和峭壁。因為還不是雨季的關係,河水水位偏低,很有經驗的船伕必須在看似寬闊的河面上彎來拐去,避過淺灘的礁石,以免擱淺。



聽說擱淺是常有的事,一旦碰到船底卡在礁岩上,船上的所有人就都得下來幫忙拉船,事前聽嚮導這麼說過的我才因此換上了夾腳拖鞋,以防萬一,只是很幸運的,我們這一趟船行十分順利,載著我們四個人的一葉扁舟就這麼無礙地流過兩岸蔥綠的雨林,朝著看不到盡頭的深處挺進。



在原住民村落學吹箭

第一站先來到砂拉越原住民本南人(Penan)的村落。自小就從課本上學到,東馬擁有超過四十種少數民族,其中砂拉越最多的是伊班族(Iban),佔砂拉越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除了伊班之外的其他原住民當中,本南族可說是國內僅存的遊牧民族和狩獵高手,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在雨林中遊牧而居,最擅長用吹箭獵捕山豬和野鹿。



來到這裡,我們主要是去參觀他們的手工藝品市集,把觀光客兜進他們的部落,靠他們販售自家拿手的編織藝品來增加收入,因為所有過著原始生活的原住民幾乎都并不富裕。



不遠處的長屋是原住民的住屋特色,記得小時候課本裡教過伊班人、卡達山人都是住在傳統長屋,只不過經過政府的資助補貼,願意走出部落的現代本南人都已住進了鋼筋水泥建造的長屋,過著更貼近時代的生活。

我沒有購買任何手藝作品,倒是嘗試了本南人最自豪的吹箭。



根據老師傅的指示,我把細如針管的吹箭放入長長木管中央鏤空的「彈道」,舉起來對準對面的幾個保麗龍標靶,然後把嘴靠在木管上,細瞇著眼睛打量一番,最後一氣呵成地用力一呼,成功地把吹箭射到了目測的靶心上,看來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不過當然,我和標的物的距離頂多僅只有四公尺,而真正的獵物是隱匿在幾十公尺的樹叢之外。

告別了吹箭老師傅,我們跳上舢舨,繼續旅程。



風洞:聽風和岩石的呢喃

任風拍打我的臉頰、任太陽曝曬我發燙的手臂接近半小時後,舢舨終於在一處小浮台靠岸,我們走上一列階梯,來到風洞(Cave of the Winds)的入口。



顧名思義,風洞內因構造的原因,自然風會從400多公尺高的洞頂天窗進入,在巨大的空間裡順著某種軌道流竄,在幾個固定的點形成類似冷氣機出風口的通風效果。站在這些通風口處,可以立即感受到颼颼涼風迎面而來,為拾級而上而開始燥熱的身體冷卻降溫。



風洞內有一個被稱為「國王大殿」(King’s Chamber)的區域,這裡除了佈滿類似蘭洞(Langs Cave)的鐘乳石柱,還因某些特異形狀而成為有趣的命名由來,比如鐵達尼號、孔子像、國王和皇后以及他們身後的隨從大軍等,在特定角度和一點點想像力的加持下,這些一半被遮蔽在暗影中的石柱都看似有幾許被形容般的神韻,讓人不禁會心一笑地指著它們讚歎好像。


~中間是國王和皇后,右邊是臣子們~
~左手邊的是鐵達尼號,右下角的是孔子像~
我站到其中一個通風口那裡納涼,感受著無料冷氣的舒爽,在回聲巨大的洞穴內側耳傾聽風因穿過石縫和窄小的開口而產生的摩擦聲響,呼呼咻咻地,像是那些人形石柱在竊竊私語,也像是風和岩石之間親暱的呢喃低訴。



時光在洞穴內被賦予形體,而風將之幻化成各種千姿百媚的形態,像是最會說故事的高手,把原本沉重的歷史戰壕輕撫成柔軟的神殿,在幽微的光芒中散發出一種傳奇的色彩。

清水洞:貫穿百萬年的地下河

繼續乘船前往不遠處的下一個洞穴,踏上三百級階梯就會來到排在鹿洞(Deer Cave)之後第二大的清水洞(Clearwater Cave)。



清水洞的一大特色是洞內擁有潺潺奔流的天然地下河水,全長超過100公里,亦是東南亞最長的洞穴。據嚮導說,清水洞內的泉水流出洞外,就匯流成了剛剛我們乘舟而行的那條美麗瑙河。



在深邃巨大的洞穴內可以聽見從黑暗中傳來的汩汩水聲和因偌大空間而被放大的空靈迴響,這裡的濕氣更顯濃厚,隨手一摸岩石也是濕濕冷冷的,腳下的步道積窪多處,一座橋映入眼簾,我們來到地下河的所在地,往右邊望去是一片讓人恐懼的黑洞,往左邊瞧則是微微透著陽光的洞外,河水從漆黑如巨大野獸的口中吐出,朝著別有洞天的外界奔去,帶來豐沛的水量,為沿途我所看見的原住民捎來了洗衣煮食的生活用水和渡舟載貨的交通水道。



因為常年不見日光,洞穴裡的地下河水是極其冰冷的,探險家目前仍在勘探這座地下河流域到底有多長,源頭可追溯至哪裡,而那些在永無天日的黑暗中無盡奔流的泉水,並不會因為少了被注視的存在而停止流淌,也不會因為缺了陽光的眷顧而失去潤澤萬物的天份,在人類踏足這些洞穴以前的幾百萬年,風、水、光和岩石維持著一種恆久和諧而美麗的關係。



即使在沒有陽光見證的角落深處,歲月如一滔江水持續流動、流逝。



告別前的時光

走出清水洞,我們一行人在洞外特設的休息區吃了嚮導事先準備好的簡單午餐,荷蘭人看來對白飯和炒時菜等東南亞菜餚適應良好,猜想也許他們在臨近國家早已背包旅遊了一段時間。過後我們便依循原來的水路回到飯店。



當天剩餘的時間就在飯店的泳池池畔和四處閒晃中耗掉,熾熱的赤道陽光在肌膚上留下針刺般的熱辣感,卻是老外們迫不及待脫衣下水的原因,那個和我同團的荷蘭媽媽也在泳池裡和她的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晚餐終於吃到了久仰大名的砂拉越叻沙,卻發現味道沒有期待中美味,可能是這家餐廳的廚藝不怎麼樣。



深夜躺在放滿熱水的浴缸裡繼續看書,卻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把心愛的哈利波特泡入水中,結果繃緊的情緒完全得不到泡湯時該有的放鬆,徹底本末倒置。



結語

第三天上午收拾好行李,天空就下起熱帶雨林特有的傾盆大雨,這天要去洞穴的旅客就必須冒雨前行了,如果雨勢再大,連傍晚的蝙蝠出洞都會無緣,想到這裡就再度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我和荷蘭人道別,乘坐飯店安排的接駁車到姆魯機場去,開始一整天漫長等待的回程之旅。



看著在機場買來的姆魯洞明信片,我想,我的等待再怎麼漫長,也比不過洞窟內的時光漂泊,在那個無人無光的無我境界,一晃眼就是一個世紀的凝滯,一滴水就是一片碎光的殘影,刻畫在每一個看得到的岩層表面,都是風踩過的足跡,也是光烙下的吻痕。



這一趟深入洞穴的秘境之旅,我聽到摩挲囈語的風,也聽到細水長流的時光之河,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貼近感受一條河域的生命,看它千迴百轉,以柔克剛;我看到渾然天成的千古磐石,也看到成千上萬的蝙蝠大軍,自然界的生物為了存活下去而展現出努力的姿態。



洞穴的巨大襯托人類的渺小,而洞穴內遺留的時間印記亦對照出我們短暫的生命歷程。相較於百萬年光景的綿長,短短幾十載的人生實在是不足掛齒,儘管如此,再細微的一個煩惱都可以讓我們糾結皺眉一輩子,只因為我們都不是堅硬的岩石,我們是最平凡的血肉之軀。



追伸(一):



追伸(二):八年前曾寫過一篇同樣名為《別有洞天》的遊記,是關於吉隆坡的黑風洞。

追伸(三):途經美里(Miri)的那晚前去會見了一位以前在首都唸書時的飯友」,自從畢業後就再也沒見過面,屈指一算竟然也快十年了。謝謝那一晚的蛋糕和飲料。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