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生命之旅

闔上《彳亍地平線I》的當兒,我的思緒早已馳騁到天邊遠,不想回來。

旅遊書總是撩動我們內在潛伏的流浪因子,使我們在日正當午的燠熱室內,或是在臨睡前的床頭燈前,忍不住幻想著自己勇敢地展開一趟異域的奇幻旅程,拓印自己的足跡,在遙遠的天山上與遼闊的大草原上。

我很佩服書中的作者與攝影師。他們是一對旅途中的夥伴,也是一對情感上的伴侶,一個負責寫書,一個負責攝影,把兩人橫跨許多疆界內看到與感受到的留下印記,化作永恆的定格畫面,呈現在讀者眼前。

他們的出走不是一時興起的念頭,不是城市人所謂的“流浪”,他們說那樣太老土,“流浪”是辦公室族群“填補心靈空缺的理想論”。他們是經過多年的背包旅遊經驗,累積四海內認識的志同道合,以作為旅行途中歇腳時可以尋覓提供住宿與幫助的朋友,以及詳盡的籌畫而來的。為了這個夢寐以求的旅途,他們不惜作了破釜沉舟的決定:變賣了他們認為“在有生之年賺得回來”的身外物,把不能帶走的東西送的送、給的給,然後只帶著簡約的行囊與滿懷的夢想,踏上行程。

以馬來西亞——自己的國土——作為起點,他們選擇不搭飛機,以陸路交通的方式北上經過泰國,進入寮國與越南,在那裡看到在往昔烽火煙硝籠罩下的城市面貌與人情百態,感嘆曾經的繁華如今化作古老的廢墟,在自己的子民眼中只淪為掙錢的工具;轉而進入中國,以新疆作為旅遊主軸,經過維吾爾族葡萄枝架下的蜿蜒小徑,踏過被風沙湮沒的莫高窟傳說;而後又進入了蒙古大草原,在湛藍的天空下嘗到生活的真諦,在被薰染的原野埋葬即將逝去的青春。離開了最愛的蒙古,作者說,她把影子遺留在那裡了。

往西他們到了終年潮濕晦暝的英國,在那裡呆了半年,努力工作存錢以應付未完的漫長旅程所需的開銷。離開英國之後,他們就進入了文藝復興的源頭,在大師們的天空下驚嘆藝術的沉重與美麗;在鬥牛場內被激烈的搏鬥驚得臉色泛白;在小小的水鄉感慨日復日湧入的外來遊客奪走了當地人的寧靜;在地中海的港灣城市享受浪漫的寫意。

最後,他們倒回亞洲大陸,這次經過腹地許多保守的伊斯蘭教國家才回到祖國的土地上(而這些將收錄在即將出版的《彳亍地平線II》)。

兩人用了兩年的時間,跨越了一道又一道的邊界,見證在太陽下不同膚色的人種各自精采的生活。雖然回來後一切得重新開始,工作房子車子都得重新賺回來,這在許多人眼中是無法想像的,甚至有人會說是劃不來的。不過我覺得,這樣無價的旅程在人的一生中根本不能用值不值得的問題放在同一平台上相提並論,而應該是要不要的問題。

踏出去,才會對生命有新的詮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