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目島林加尼火山紀行——登山前言
登山回來後,最常聽到的其中一個提問是:是什麼讓你動念去爬山?
事實上,如果能穿越時空回到幾年前告訴我自己,說未來的你即將歷經三天兩夜的身心考驗,成功攀登上一座高山,我想那個過去的我很有可能會噗嗤一笑,把這一切當做是個玩笑。
因為就連我自己也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把那些背包客嚮往的登山旅程列入我的行腳清單內。
我曾在《我不是背包客》一文中寫過:
「我能承受的體力極限算是非常低,相較於背包客可能一天要走上八小時的山路,或是三天不得洗澡的餐風露宿,我目前是壓根兒能免則免,雖然旅途上未必要日日光鮮亮麗地出門,但至少我還是盼望一張睡床和自來水供應的衛浴設備。
我沒有背包客以天為蓋地為廬的個性,我只能在身心安適之後才來懂得欣賞與自然共生的粗淺皮毛。」
雖然說我也是個甘榜長大的孩子,但在父母格外悉心呵護下長大,我似乎沒受過多少體力磨煉和皮肉血汗的勞作,心境上或許有鄉野自由的奔放,體力上則基本上和大部分時間躲在空調室內打電動的都市小孩沒多大差別,加上小時候體弱多病,我壓根兒不喜歡那些所謂的戶外極限運動。
所以,為什麼我還會「肖想」去登山?是想要確認自己的體能其實并不差?還是想要證明自己也有背包客的精神?
時機,或是說契機,也許是我能給出的一個最適切的字眼。
這些年的自助旅行經驗給了我慢慢積攢勇氣的機會,一邊出走看世界,我一邊認識內在的自我,那些匱乏的、缺失的、狂妄的、輕浮的、愚鈍的、短淺的,都藉由每一次的異地探索而對照出來,讓我站在摩肩接踵的大街上聽到自己的呢喃,並與之對話。
久而久之,我開始認清自己,更多的自己,「原來這些才是我想要的」、「那些都不是我追尋的」,諸如此類的覺悟,就算是在一般大眾眼中看來是享受人生的旅行過程,經過反復多年的經驗累積,也可以摸索出一個頗似結論的個人偏好。
經過這些年頻頻遊走觀光城市的美輪美奐後,我漸漸體會到,縱使天際線(Skyline)有它壯闊而奢靡的都會感,萬家燈火下且近且遠的疏離感,那種足以讓人上癮的城市獨孤感,我仍舊更醉心於蒼穹底下無垠無際的天高地闊,大自然震懾心魂的鬼斧神工,那種一眼就足以攫住生命的瞬間。
所以我才說是時機。如果早個那麼一兩年,當我還未看遍更多現代物質主義堆砌起來的慾望堡壘,當我還未飽覽讓人大開眼界的國際格局,我可能不會對登山有過一絲想望。
從東京到京都再到北海道,我慢慢學會了欣賞橫擺在地平線那端的無窮之美,再加上今年三月的中國邊藏之行,讓我更確信秀麗的山水會是我旅心之眼對焦的重點,像是胃口被養大了那樣,我開始想要探尋更多更壯絕的山光水色。
因此當旅伴某天蜻蜓點水地提議去印尼爬火山時,我幾乎沒怎麼認真思考就輕易答應了。如今回想,我一半是慶幸一半是荒謬。
慶幸當初自己沒想那麼多,沒去搜集太多相關資訊,閱讀相關遊記心得,否則我應該會因為想太多而打退堂鼓;荒謬怕麻煩如我竟然有一天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還是磐石等級的,而做決定的關鍵時刻還那麼馬虎隨便,漫不經心。
從成行直到出發前夕,我都沒有過一絲認真的憂懼,只在忙碌的寫稿中偶爾想起來,然後形式上地碎唸著:「怎麼辦要去爬山了,我根本還沒鍛煉!」而回顧我幾乎等於零的登山經驗值——如果你把居鑾南峇山(Mt. Lambak)也算進去的話——一個初心者第一次就挑戰印尼第二高峰林加尼山(Mt. Rinjani),我想看在不少專業登山者眼中還真是自不量力。
後來我想,或許正是因為我的愚勇,我那對登山概念粗枝大葉少根筋的心思,才讓我心無旁騖地勇往直前,否則窮緊張慣了的我,應該會在踏出第一步以前就先被各個登山部落客巨細靡遺的分享文嚇個半死吧!
就這樣,仍不知大難臨頭的我,帶著自以為度假的天真心情,飛到印尼去了。
下一篇:登山前夕卻狀況百出>>按這裡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