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紀行:四張單程機票之後


相較於許多常常在世界各地東奔西跑的人,我的出走經驗算是淺薄而微不足道,但因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為自己的每一趟行腳留下篇幅不少的文字筆記,所以偶爾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我「一直都在路上」。

身邊就有不少朋友熱愛旅行,每一次出發和歸來都收穫滿滿——無論是具體物質上的還是心靈與經驗涉獵——聽他們訴說旅途中的奇人怪事或是自己的出糗蠢事都是一則又一則精彩絕倫的冒險故事,只不過他們的這些人生記事沒有化成連篇累牘的文字(只是偶爾興之所至寫兩行在社交網站上),沒有被巨細靡遺地描繪出來,我們只好藉由發佈在網上的海量照片來「檢閱」別人走過的路。



因此每當聽到有人告訴我,說很羨慕我豐富的旅遊歷練,我會習慣性地回嘴,指出他們去的地方其實不比我少,在很多情況下,食衣住行方面更是比我的還要講究,如果硬是要庸俗地以金錢來衡量比較的話,他們的一趟行程很可能是我出國三次的開銷,諸如此類。

人生到了一個階段,當你逐漸從生活過程中碰撞摸索出你自認為應對這個世界最適切的態度,你便會照著這個主幹價值去過日子,把從出門吃頓飯到談話內容的判斷準則都調校至一個固定頻率,籠統概括的話或許就是人們所謂的原則。



像我在三十歲以後,對自己的消費行為突然變得錙銖必較,我不再願意花太多錢在形象華美的事物上(包括食物),只求用最簡單的必需品替代很多被慾望撩撥起來的虛榮,但說到底我也是凡夫俗子,並不能徹底做到看破紅塵的程度,所以有時還是會失心瘋地亂買,這一點我也必須坦然承認。

將如斯態度套用在旅行上,則讓我看到自己和外在衝突磨合的微妙關係,在金錢現實與私心利慾之間的徘徊辯駁,有時這是殘酷的,因為夢想一旦用務實的態度來實踐,很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而有時這又是令人鼓舞的,一介素人如我因為有幸出生在這個草莽年代,無需過度富裕就能效仿前人的冒險精神,去累積世界版圖的恢弘大度。



於是我才了解到,旅行不止是理想的實踐,也是和現實較量的一次次拉扯,和自我省思的一次次矛盾,踏出去之前的動機也許是詩意的浪漫的充滿懷想的,踏出去之後的考驗便是未經修飾的不留情面的甚至當頭棒喝的。

第一次,我帶著四張單程機票出發,跨過三個時區,經過三種不同語言不同人文的國度,我從幣值來窺探一個旅地的生活水平,我用文字來琢磨一個民族的文化進程,我以天氣來聯結一個地域的飲食態度。



我一次次起飛降陸,一次次啟程抵達,拖著同一個行李、身世和旅伴,我穿越由各種故事組合拼接起來的萬花筒,當我再度回到生命的起始點,我決定靜坐下來,卸下旅人疲憊的外衣,用一支筆、一顆心和大量的詞彙,將之洗濯出沾染現實奇瑰煥麗色彩的容顏。

不管是旅行後的創作,還是書寫後的旅次,我很慶幸自己一直都沒有失去對兩者的興趣。台灣旅日作家張維中在《東京模樣》裡說過一句我很認同的話:「仍然在意許多的小細節;依舊珍重每一樁相逢的情緣;沒有變成只會抱怨而忘記感謝的人;緊緊記著謙卑的重要性。」

就算遭逢現實的醜陋打擊,我還是要用歸零後的滿腔熱血去記錄,用興奮到顫抖的期待去倒數今後的再度出發。

若有一個你陪著我分享
那些平凡不過的沿途風光
都會瞬間多了一種想像
像電影情節那般浪漫

用一雙眼看不完的蔚藍
就用兩張嘴描繪雲的形狀
管他現實是不是太克難
有你突發奇想   有我任性貪玩
才有說走就走的勇敢
才有後來的回憶滿滿
才有今天的再度出發
——<出発>



(寫於5月26日)

>「三國紀行」系列所有文章按這裡

- - - - -

三趟日本之旅,我從一個城市引渡到下一個城市,從一個住宿搬遷到下一個住宿,身邊的景物變換迅速,如同飛逝的車窗景緻,途中我讚嘆於各種絕美風光,驚艷於各種窩心服務,但我也驚訝於各種生活細節的錙銖必較,失望於來自自身各種過高的期望,還有很多數不清「我以為它應該要……」的自設前提,讓實際旅遊和印象中相去甚遠。

透過這樣的偏見,如台灣作家胡晴舫所言,讓旅人更加認識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購買《一期一會的約定:日本三城紀行》按這裡

(追伸:特別謝謝那些買書後特地跑來通知我的人,謝謝你們實質的支持,希望你們喜歡,也期待聽到讀後感~

PS: Specially thanks to those who came to tell me about their purchase of my book.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support!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some reviews~)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