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有什麼好?


旅行的經驗越多,出走的次數越多,我就越有機會思考旅行於我的意義,從每一趟行前規劃過程中的斟酌取捨、身處異地時的立見當下,到歸國回巢後面對紀行書寫時的反復對照,每一個旅次都給了我全然不同的體悟,不管好壞對錯,是非成敗,統統積累下來後便成就了一道我眼中獨一無二的人生風景。

初出走時的感官體驗成了旅途中最主要的戲份,新鮮感置於身心享受之前,不怕累得像隻狗只怕錯過太多玩不夠;

後來舊地重遊的緬懷讓我更具體地明白時光印記和人事景物的無情變遷,少了初來乍到的大驚小怪,多了溫故知新的明察秋毫;

到更後來對觀光和行旅不多做刻意切割的中庸心態,無需用力強調旅人的身份,也就不必費心迴避觀光客的心態。

歸根究底,旅行屬於集體行動:觀光團同進同出一個城邦,背包客則以一人或少數人之姿與廣大的世界交手;但旅行的意義和喜好則純屬個人行為,如同飲食和愛情,沒有絕對的方程式可供參考,且隨著時間也可能產生無預警的變化。



近來在網上讀到一篇探討「旅行有什麼好」的文字,筆者是個出走全球各地的旅人,透過個人經驗分析出幾個「旅行不如大眾所想的那般美好」的要點,說得鏗鏘有力,也獲得了許多人的共鳴。後來幾天,很巧的我又在某部落格上讀到了一篇同樣闡述「厭惡旅行」的文章,看得我心驚肉跳,瞠目結舌。

前者針對的,或許是在這個人人都能飛的年代裡,網路上各類自詡的旅行家所傳揚的關於出走的美好理念。

夾帶在「旅人」名義下那些可能你我都已耳熟能詳的宣導口號,如旅行讓你學會更愛自己、壯遊讓你更加認識自己等,透過社交網站的大肆渲染與轉發,給了不少蠢蠢欲動的心更正氣凜然的臨門一腳,「辭職吧!追夢去吧!」但每個人的旅遊模式不盡相同,旅遊心態更是百百款,實際情況也就和那些已經站在檯面上的旅行玩家所宣稱的大相徑庭。筆者用犀利的筆調一一點出來,要所有懷此信念的人們看清現實和自我之間的實際關係。

後者表態的,則是在過往個人經驗裡所得出的個人結論,就該篇文字而言,或許作者沒有太多自排行程的機會,隨團觀光非他所好,於是連帶的也為他的旅行經驗留下了不太討喜的回憶,對於現代人習慣將最俗氣的觀光行為看作是提升自我價值的行腳探索,筆者更是確切予以否定。

曾經我也以為,旅行歸來,必須要獲得滿滿的體悟才算是不虛此行,且為了不讓自己落於和一般大眾相仿的俗套,在我早期寫的紀行散文中,我總是矯情地賣弄「旅人」的超然身份,刻意區分旅行和觀光的差別,捧高旅者的視野而貶低觀光人的消費行徑;為了實踐一個旅人該要有的風骨和形象,我甚至拒絕拜訪那些萬頭攢動的地標,或是模仿起某些書中作者,跑到名不見經傳的某個後巷咖啡館,喝一杯超難喝的拿鐵。

直到我在旅途中被騙錢、被粗魯對待、被自己的假厲害幫了倒忙,我才終於願意承認旅行並非處處順心滿意,也未必帶給你滿滿的正能量,偶爾還會因你遇到了接連挫敗而懷疑起自己來。

我才明白,看似浪漫的出走,別人口中說得天花亂墜的什麼自我探索、與靈魂溝通布啦布啦布啦……都只不過是被過度美化的修辭。當你把旅行看作是一場異鄉的短期生活,旅行就和生活一樣,當中有甜必然也有苦,端看你要聚焦在哪一部分多一些。

我漸漸學懂了,旅行不如想像中美好,但我也漸漸領悟了一點,即使幻滅了對旅行的初期憧憬,也不能就此歸咎於旅行本身。

我們無需高度讚揚旅行,但也無需徹底否決它的存在必要。



你覺得旅行並不美好,那是因為一開始你就先高估了旅行;你覺得旅行讓人疲累反感,那是因為你把趕鴨子團概括成旅行;你怪罪旅行沒能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那問題或許更多出自於你的個性;你認為旅行勞師動眾又勞民傷財,根本多餘,那你也不能阻止其他想飛的心。

我嚮往旅行,也享受旅行,即使它無可避免地夾藏了某些無法容忍的破敗與醜陋,我也把它們看作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功課。或許正是從這些華麗表面下揭開了殘破,我才更覺得旅行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沒事不會主動找自己麻煩,而旅途中那些不請自來的過客教我看懂生命中難以為繼的傷痛,要不是旅行,我也許永遠不可能主動去檢視街邊行乞人的無奈,去觀察其他旅者的旅遊意識,去省察自己被詐騙後的心境轉折。

或許沒有到「發現自己」那麼偉大,但至少從這些細微處,我感覺自己是個和別人沒有不同的血肉之軀,而我圖的或許只是一股好奇,想知道在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自己的EQ到底有多低。

不過當然,旅行終歸是個人行為,無論喜歡與否,鼓吹或反對,出資者是你自己,耗費的是你的青春與精力,得到的結果也會是你人生篇幅裡的專屬資產,所以你說不喜歡旅行,誰都沒有資格和你唱反調。



——書於皐月上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