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road III:樂此不疲的自炊生活


要在旅途中自己下廚解決三餐,必須先滿足幾個首要條件:合適的場所、恰當的工具、價廉物美且易於入手的食材、寬裕的時間,以及最關鍵的,一個懂吃擅煮的能手。

在紐西蘭自駕旅行,有露營場的公用廚房或露營車上的迷你爐灶;車上備有基本的鍋碗瓢盆及鍋鏟炊具,甚至還有亞洲人少用的義大利麵漏勺;有我們到大賣場採購的當旬蔬果肉品,以及各式調味醬料;一入夜店鋪即統統打烊的紐西蘭,為旅人留足了大把的晚間私我時光,哪裡都去不了時,就窩在料理台前慢慢做菜,細細品嚐。

最後,有你當總鋪師,我還有什麼好惶恐的?所有我一人無法擔當的,都任性地交給你掌庖。關於吃食這件事,再怎麼說,你都遠比我有資格談論一整篇,只不過在文字這一塊,你更願意由我代勞,像個幕後代筆,把一路上的百般滋味從味蕾記憶裡萃取出來,入字賦詞,以茲記錄。



朝食

最簡單的早餐就是吐司。

在大賣場的烘焙部門選購義式拖鞋麵包(Ciabatta)或硬麵包,不若我們亞洲人常見的蓬鬆柔軟「蛋糕式麵包」,這時如果依舊以我們尋常吃到的日式紅豆麵包或奶油麵包為基準,則會被它們的嚼勁驚得卡住下巴(物理性兼有)。再繞到罐頭部門挑幾款甜辣或蒜香鮪魚罐頭——關於辣度,在這裡試了幾次標榜不同辛辣程度的食物後可以確定,還是東南亞人掌握了料理中辣的精髓,以及對吃辣擁有另一個層次的追求。


雞蛋和奶油是常備品,這麼一來,早晨時只需拿出平底鍋,把麵包稍微烤得酥脆,煎蛋炒蛋做不同變化,配香腸或鮪魚塗醬,燒一壺熱水,沖一杯咖啡或可可,就是我們啟程前飽足感很夠的早餐。

通常我們會坐在營地的飯廳裡吃喝,其他旅人在流理台前忙進忙出,我們一邊用眼角偷瞄他們早餐準備些什麼,一邊不疾不徐地把自己的身體餵飽。微弱的晨曦透過落地玻璃或窗子照進屋內,一日之計的朝氣逐漸把我們的睡意和凜冽的空氣驅散。想到吃飽喝足後有什麼正在前方等待我們掀開帷幕,就不由得興奮得快要全身打顫,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刻。


如果懶得開伙,甚至只要吐司配奶油或火腿片即可,或是把事先煎好的香腸用微波爐加熱,夾入潛艇堡,做成熱狗。

攀登羅伊峰(Roy’s Peak)的前一晚,我們為了準備隔天打算帶上山的三文治,把水煮蛋加入美乃滋搗碎,搽上全麥吐司,依個人喜好夾幾片培根或起司,再用保鮮膜將三文治裹好放進冰箱,翌日早上連同保溫瓶的熱飲一起放進背包。

後來坐在半山的石頭上一口吃冷冷的雞蛋三文治,一口喝溫熱的熱巧克力,迎面是美不勝收的瓦納卡(Wanaka)湖景,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昼食

仔細回想,我們的午食要不是在路途中匆匆帶過,就是在外頭的食肆簡單解決,很少有機會像公路電影裡演的那樣,把露營車停在一邊,傍著車窗外的山明水秀做一頓飯。

記得在初抵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時,我們計劃找一家在谷歌評分上大獲好評的炸魚薯條餐車,按圖索驥把車子開到女皇公園(Queens Park)後,卻沒見著任何餐車或排隊人影。


這時天邊烏雲籠罩,狂風大作,幾秒後就開始落雨。我餓得不成人形,可時值下午三點半,遴選的其他幾家炸魚店都剛好碰上午休時段,等不及了的我們最後鑽進露營車後座,用明火把前一天在超市買的冷凍披薩烤來吃。

鐵皮車廂外風嘯雨驟,我們窩身在旅路中的一處無人之境,在昏昧白晝的陰翳下啃食加熱後的披薩,有些食不知味,但更多的僅為果腹,然後將認真的期待放諸下一餐。頭頂的雨聲敲得震耳欲聾,眼前是只有我倆的世界,人手一片夏威夷披薩,你的半張臉隱沒在影子裡,孤荒中竟有一種同舟共濟的浪漫。


夕食

為了應付紐西蘭公路之旅的自炊生活,我們一早就在國內先行採購了許多料理包和即食品,塞進行李箱跟我們一起飛越汪洋與山脈。一是為了節約旅費開支,另一點則是不想舟車勞頓之外還得為三餐奔波,備些醬料包或泡麵,好簡化旅途中下廚的煩瑣。

在皇后鎮,你將超市買來的雞腿肉用煎鍋中火煎香,再把黑油油的甘香醬倒入,稍微拌炒一番即可盛盤。配菜方面,先將削皮切塊的馬鈴薯下鍋炒熟,再依序把香菇和花椰菜入鍋快炒,後轉小火燜煮。肉菜上桌,佐以熱騰騰的白米飯就是一道家鄉味十足的甘香雞肉飯(同樣的手法後來也用在黃燜醬和酸甜醬上)。


雖說料理包的口味肯定不及現做的,但能吃到爆香蝦米、小蔥頭和蒜蓉的精華滲入鮮嫩多汁的雞肉,再配上軟糯甘口的白飯,亞洲胃瞬時得到滿足。

在蒂瑪魯(Timaru),為了把我們外帶吃不完的炸魚薯條重新加熱,你難得奢侈地決定開鍋油炸。而既然都要開炸了,那就打蛇隨棍上,順勢也安排一道炸物料理。


我們在市區的賣場找到了裹好炸粉的雞柳塊,下鍋油炸至雞肉表面呈金黃色,盛盤後澆上惡魔般誘人的鹹蛋黃醬,攪拌均勻,搭配經過二度油炸、脆度復活的炸魚薯條,咬起來卡茲卡茲的爆卡快餐讓我們口嫌體正直地邊抱怨邊吃個精光。

除了冷凍食品,你也擅用新鮮的在地食材,比如在特威澤爾(Twizel)的三文魚養殖場購入的肥美三文魚,一份做成生食的夏威夷刺身蓋飯(Poke Bowl),一份就乾煎成魚片,炒一碟白醬培根義大利寬麵,配菜是超市買的現成沙拉,蛋白質、纖維和碳水均衡,口味層次也算豐富。


當時間有些緊湊,或是我們終於累得不想大煮,就是各種風味的泡麵登場的時候。

涮嘴的湯頭在冷颼颼的天氣裡果然最討喜,溫脾暖胃之餘還多了一份熟悉感。嫌太單調的話還可以配超市有售的烤全雞一起吃,飯後水果則是酸甜清爽的黃金奇異果。


紐西蘭的市售雞蛋自從規定必須是放養雞蛋(Free-range eggs)後,價格便一路飆漲,一顆可抵馬來西亞的七顆!儘管如此,雞蛋本是料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食材,又屬優質蛋白質,因而在這趟公路旅行中,我們用最多的還是雞蛋。

無論是加在泡麵裡還是做茄汁焗豆,不管是晚餐配菜的培根炒蛋還是朝食夾吐司的歐姆蛋,雞蛋料理變化無窮,作為主角能獨當一面,當配角時亦毫不搶戲,稱職地將主菜光榮襯托起來。


這一路來的開伙自炊說到底確實省下不少錢,每過渡一個城鎮,我的記憶裡除了有雪山和堰塞湖的奇景畫面,還有憑食物相片得以指認的彼時他方。

在一處人生中或許不會途經第二次的公用廚房裡,我們用一道滋味相當的菠菜拌麵或醃雞翅膀標記旅途的形狀,再用我們習慣在餐前互道一聲的「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動了),來表達願意陪彼此同甘共苦的知足。


追伸:
寫這一篇食記特別艱難,一來是我對料理一知半解,於是對每一道菜背後的工序和邏輯總是錯亂無章;二來是距離紐西蘭之行快滿一年,要一個只管吃喝不諳烹煮的人光憑照片看出一年前的菜餚實屬水中撈月。

最後是我一邊竭力從照片中尋找線索,一邊不厭其煩地追問掌廚的你各種詳情,逼使你複述當初的烹飪步驟,再把寫好的文字交由你來回校對數次,才勉強擠出了這篇不夠稱頭的旅食札記。

(待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