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尼丁的可愛家人

我這麼相信,相遇時彼此珍惜,對往後的日子才能有期待。
——<那些有你的風景>,凌性傑
一座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比我們以為得還要根深蒂固,尤其影響短暫旅人對她此後的褒貶喜憎。儘管只是看到最淺層的表象,甚或有時僅是管中窺豹,見其一未見其二,卻能在人前侃侃說出一番個人體悟。
——<那些有你的風景>,凌性傑
一座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比我們以為得還要根深蒂固,尤其影響短暫旅人對她此後的褒貶喜憎。儘管只是看到最淺層的表象,甚或有時僅是管中窺豹,見其一未見其二,卻能在人前侃侃說出一番個人體悟。
「你們從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過來的嗎?那裡好玩嗎?」你的表哥一開口,你立即表示:「那裡太蕭索太陰鬱,我沒辦法對她有太多好感。」你像是在形容一個年老色衰的對象。「我喜歡但尼丁。」你再次強調。

把露營車拐上陡峻逼仄的斜坡,一路上探至足以俯瞰但尼丁市街高度的位置,這裡是你的表哥一家居住的山丘房舍花園,也是我們接下來兩天將要借宿的地方。
無論是打一開始進入但尼丁市見著公路兩旁依山而蓋的樓宇民居,還是當我們穿越中心地段看到哥德式尖塔教堂與繁華街道交疊融匯,又或是時而透洩在右手邊車窗外工廠建築間隙的一抹港都海灣,都讓你忍不住對照三個小時前告別的極南之城因弗卡吉爾。


來但尼丁之前,就在網路上習得這座城市深受1860年代淘金熱潮湧來的蘇格蘭移民影響,不僅在建築風格、城市佈局、街道名稱上以蘇格蘭首都愛丁堡為藍圖,就連「但尼丁」這個名字也是借蘇格蘭塞爾特語的愛丁堡「Dùn Èideann」衍變而來,因此這裡有「南半球的愛丁堡」之稱。
但尼丁的生活氣息與城市規模在我們甫一抵達時便一覽無遺,這裡的昌榮與皇后鎮有所不同;皇后鎮的熱鬧主要是仰賴觀光經濟,但尼丁則更接近在地人奔忙於日常之間所掀起的熙攘。

你的表哥在幼稚園時期就隨家人移民紐西蘭,自小接受這裡的教育長大,目前和祖籍波蘭的妻子及兩個小孩定居但尼丁,夫妻倆都從事獸醫工作。知道你終於要來,他特別安排了兩晚住宿給我們。
多年不見的你們一碰面就用輪轉的粵語寒暄起來,我在一邊努力撐開耳膜,把蹩腳的廣東話聽力能力開到最大。知道我不諳粵語,表哥體貼地在我面前切換成中文,談笑風生之間,我們都沒發覺周圍有四棟一模一樣的兩層樓磚木結合的房子,每一棟都由各自的圍籬和花園隔開,我第一眼感覺是想起《哈利波特》的水蠟樹街,德思禮夫婦的家。

留著及肩金髮的漂亮表嫂接續解釋,他們家就是左手邊的第一棟,其他三棟都是他們經營民宿生意出租用的,這兩天會把其中一整棟特別空給我們。
我們受寵若驚,還來不及作任何反應,表哥體恤我們這些日子公路旅行舟車勞頓的疲累,要我們先把東西搬到屋子裡,洗個熱水澡什麼的好好休息,其他的之後再聊。
「晚上到我們家來吃飯,想吃什麼我做給你們。」轉身走回家門之前,表哥殷切表示。


推開籬笆門,踏入屋內,三房一廳一廚的格局簡約漂亮,明亮的空間和整潔的佈置給人溫暖窩心的感覺,還有乾濕分離的衛浴間兼洗衣房,洗衣機烘乾機以及四季國家常見的電熱毛巾架一應俱有。
作為蝸縮在兩公尺不到的露營車床上度過了九天的我們而言,這簡直就是總統套房等級的享受。能夠暫且脫離車旅生活,在寬敞軟綿的床上舒展四肢,好好睡一覺,或是在浴室裡不顧倒數計時的熱水設定,站在蓮蓬頭下沖個暢爽的熱水澡,然後在暖氣烤得暖烘烘的房間地毯上跳舞——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讓我們感動又珍惜。

翌日是週六,你的表哥化身在地導遊,帶我們走訪但尼丁市內最古老的火車站。
建成於1906年的但尼丁火車站就矗立在鬧市中心,法蘭德斯文藝復興(Flemish Renaissance)風格的建築外觀櫛比鱗次,雕樑畫棟,典型的橫紋裝飾帶將灰色玄武岩磚墻等距分隔,加上圓拱尖塔鐘樓紅瓦,像極蛋糕上的薑餅屋,遂而讓火車站設計師喬治楚普(George A. Troup)獲得了「薑餅喬治」的稱號。

我們越過馬路,走進火車站旁的空地,發現這裡擺滿了各種食肆攤位,有賣麵包蛋糕的,有在可愛餐車上售手沖咖啡的,有貼近民生需要的新鮮蔬果,還有插在桶子裡賣的鮮花攤販。
「今天是星期六,這裡有農夫市集。」表哥邊拉著五歲的大兒子提米走向一個賣豆腐豆芽的攤位,邊向我們解釋道。


在清冽的晨光霧氣裡,早起的市民摩肩接踵,採買各類生鮮食材,和我們國內的早市有著異曲同工,只不過我們賣的是講究鑊氣的炒粿條和叻沙米粉,他們這裡則販賣手作酸種面包和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烘焙產品。
表哥買了個熱狗堡給提米,混血娃娃的提米長得漂亮極了,拿著漢堡吃得一臉滋味,我問好吃嗎,「好食。」提米用童音說出到位的粵語,更添可愛。

抽身離開喧鬧的市集,轉入火車站,候車大廳富麗堂皇,雖只有挑高的兩層樓,卻因墻面地板和二樓欄杆及彩繪玻璃等細節細致考究,展現出一襲英倫貴氣。
尤其我們腳下拼貼的馬賽克瓷磚,定睛細看,中央是一幅英式蒸汽機的圖案,繁複華美。



超過一百年的但尼丁火車站成為這座古老城市的地標象徵之一,至今依然如常運作。
月台上停著一列橘黃色的火車,玻璃拱頂的影子將地面織錦成一匹花布,巨大的時鐘懸吊在橫樑上,彷彿下一秒一群聒噪的紅髮家族就要推著行李推車從其中一面墻闖進來。


走出火車站,表哥接著為我們安排了一趟特別的行程:到海邊撿海蛤!
坐上他的吉普車繞過市區,沿著安德遜灣(Anderson Bay)邊上的波特菇路(Portobello Road)一直開,時而轉入山丘,時而晃出小徑,大約顛晃了近一個小時後,表哥終於把車停在一個淺灘前,要我們準備換裝下水,他則從車後廂拿出水桶,然後開始幫提米套上雨靴。


此時天空飄著絲絲細雨,海風呼嘯作響,體感溫度大約只有兩三度。換上拖鞋和雨衣後,拿著表哥遞來的水桶,涉水踩過冰凍的水澤,一直走到平坦的沙洲地帶,就可以開始俯身挖出躲藏在砂子裡的貝類。
裹緊防水衝鋒外套的提米在淺灘處隨爸爸上下奔竄,彎腰撿拾砂地上大大小小的海蛤,他紅著臉頰燦笑,一點也不畏寒(出生於此何懼有之?),而是迫不及待想要把更多海蛤帶回家,表哥向我們解釋說提米喜歡貝殼。


表哥特別提醒,在紐西蘭,非商業捕撈海產有明文規定,無論鮑貝都有數量和尺寸上的嚴格限制,必須達到一定的大小才能帶走,過小和仍有生長繁衍機會的都應該自行放生,且只取個人需要的量。
這樣的條例是為保護物種不被人類一網打盡,維持生態環境及生物鏈的平衡。一路走來,我們確實看到珍愛這片山水天地的紐西蘭在自然保育方面永遠不遺餘力。


這一晚,表哥家的飯桌上多了一道鮮美的汆燙海蛤,擁有多語能力的提米一會兒用粵語和爸爸撒嬌,轉過頭又和媽媽講起波蘭語,在我們面前中英文夾雜,還跑到客廳角落翻出他的中文繪本秀給我們看,而每一個單字旁邊都寫有英文和波蘭文。
兩歲半的小兒子巴特坐在高高的兒童椅上,似懂非懂地看我們幾個大人圍桌暢談,從大馬的政經局勢聊到紐國的稅務房產,偶爾停下來把他逗得咯咯笑。


聊到興起時,表嫂還慫恿丈夫到街角去買這裡有名的莓果果霜冰淇淋給我們嚐嚐,當做飯後冰品。
窗外黑漆漆一片,屋內燈火瑩然,一家子的和樂幸福像桌上的食物一樣溫暖了我。

後來我們還去了鮑德溫街(Baldwin Street)的大斜坡,在2019年被英國北威爾士刷新以前,這條街曾被金氏記錄認證為「全世界最陡峭的街道」,全長350公尺,最陡處達19度,不過即使已經讓出桂冠頭銜,也無損它的觀光名氣,日日吸引各國遊人到此一探究竟。
我們沿著斜坡攀升,看道路兩旁的房子與路面呈切角矗立,視覺上給人一種玩味的畫面。不知這裡是否仍住著在地居民?如果天天都有陌生人在你家門外來回走動,探頭探腦,我想應該非常困擾吧?我不由得想起國內的檳城姓氏橋。


爬到了鮑德溫街的制高點,轉身眺望,坡道陡直如一帶瀑布飛流而下。更教我注意的,是對街上的綠茵山丘,在藍天雲影的簇擁下顯得格外靚麗。
斜坡街就只是斜坡街,除了一個鑄鐵牌坊外,沒有多餘的觀光標示,更沒有趁機衍生的攤販或其它媚俗商機,這是紐西蘭讓我讚佩的地方。


驅車到距離市區八公里的南邊郊外,這裡有一個叫做隧道海灘(Tunnel Beach)的地方,是你是次但尼丁行程中唯一想要拜訪的景點。
停車場位在高處,必須沿著下坡路徒步近三十分鐘才能走到底下的沙灘,一路上可將山崖下的南冰洋海景兜攏入眼。峭壁邊的小黃花叢襯著不遠處可見的拱門岬角與巨浪,形成一幅壯麗開闊的景象。不過這裡的海風非常猛,一度大到我稍不留神就會被吹歪的強度。


隧道海灘得名之處,就在於我們眼前的這條石鑿隧道。要抵達最靠近海平面的沙灘,必須先穿過這條1870年代人工開挖的甬道,據悉當年的先賢在此發掘了各類海貝化石,還有鯨魚的遺骸。
圓拱隧道狹窄潮濕,只容一人通過的階梯相當濕滑,必須步步為營。石壁粗糲浮凸,在黑暗中下降時僅只看見盡頭的一米光源,以及不斷拍崖的浪濤嘶吼。據說大潮時海水甚至會灌進隧道裡,造成無法通行。



穿出隧道出口,此時潮漲開始,眼前的沙灘幾乎被海水淹沒,我們只得在隧道邊憑欄而立,看愈發洶湧的海沫在幾顆巨碩礁石之間摩挲飛舞,來回進退;頭上日光逐漸黯滅,黃昏逼臨。
我們循原路折返,接連不斷的上坡路讓我不覺憶起前幾日的羅伊峰(Roy’s Peak),等到我們喘著粗氣回到停車場,天又飄起舉棋不定的雨絲。我們回頭再看一眼,下方潮水的藍早已消融於寂色裡。


睡了兩晚舒服的大床後,我們又開始將行囊衣物一件件搬到露營車上,準備像蝸牛一樣縮回我們的小小殼居。臨別那日,表哥表嫂抱著兩個孩子一起到門外送行,我們除了再三道謝,也承諾下次回馬一定換我們好好招待——不過究竟是「回馬」還是「來馬」?那一瞬間,我想到的竟是這一點。身份國籍的轉換是否也要連文化故土的認知一併變更?總之,提米和巴特還沒見過爸爸出生的故鄉呢。
慢慢把車子倒退,開出山丘花園時,他們仍在車窗外不斷揮手,身後是開春時節的花苗新綠,以及我們留在這裡的衷心祝福。

(待續……)
追伸影片:<Nice to meet you, Dunedin>
是日路線:

是日手札
I.
ダニーデン郊外の住宅地にあるボールドウィン・ストリートは、2019年に更新されるまでギネスブックに「世界一急な街路」と認定されてました。最大勾配は35%なので登った間本当に切り立つのを感じました。
II.
ダニーデン南部の海岸線は長年の潮風と波に晒されて形づくられた彫刻作品です。巨大な断崖絶壁や岩のアーチ、岬が入り組んで、どこまで行っても息をのむほどの絶景です。
トンネルを通り抜いてから暫くの暗闇の後でいきなり広い空と海岸の波が眼の前に展開されるのは、特別な体験です。
III.
ダニーデンでの間、従兄さんが付近の浜に連れて行ってくれ、ザルガイを拾うのを試させてみました。
潮干になる時を待たなければいけなくてこの浜に来るとザルガイが見つけられます。約3度と共に小雨のこの朝、僕たちは先に靴を脱いで裸足で潮を渡して広い浜を歩きながら砂と石の下に隠れてるザルガイを捕獲してきました。30分くらいの後で一つのバケット満ちのザルガイを持ち帰らせました。
寒すぎですけど、確かに特別な体験なんだと思ってます。あの晩の食事、食卓の上にザルガイ蒸しというおかずを楽しんでました。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