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紀行之漏網鏡頭


旅途中搜刮來豐富的人情旅事,除了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和拓展眼界的風俗文化,還有讀萬卷書也未必體驗得到的珍貴行旅故事。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試圖將我的紀行分門別類,把漫長而連綿的驛動路徑切割成主題明確的散記篇幅,一幕接一幕地以文字投放旅人的各種視角。惟有些細碎片語實在過於零星,在考量文章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須割捨跳過,最終堆積在記憶抽屜的角落裡。

按照慣例,我把這些未在系列中提及的漏網鏡頭收攝於此,以茲記錄。

超過十小時的飛行過程。雖是紅眼班機,卻不怎麼睡得著,於是在讀小說、聽歌和看劇之外,這次還帶上了任天堂Switch,在三萬尺高空中埋首沉浸於薩爾達的遼闊曠野中。

奧克蘭超市一隅。免費給兒童的新鮮水果。

剛到奧克蘭的前兩天,我們計劃搭乘地鐵到Downtown一帶走走。來到距離我們的小木屋民宿最近的車站時,才發現並無閘門,僅在出入口的地方設置了一台觸卡機,由來去乘客自行掃卡。這種自由心證的乘車方式讓我想起日本常見的那種「誠實商店」。

我們一連在幾個車站月台和服務櫃台處試圖充值我們的乘車卡都不果,才獲悉這兩天的奧克蘭城市鐵路面臨系統問題,無法充值,官方公告表示,這段期間民眾可以免費搭乘地鐵,於是我們很幸運地省下了不少交通費。

旅遊期間的九月中旬適逢中秋,各家亞洲超市都可見到熟悉的月餅禮盒。

擺在冷凍櫃裡的榴槤。聽說又貴又不好吃。

漂洋過海來的榴槤還有臭豆鄰居作伴。

耐人尋味的路邊宣傳單。

去過中國西北的我們從飛逝的車窗瞥見這家餐廳,頓時想起我們展開西北大環線之旅的第一天,在西寧前往茶卡鹽湖的路上初次品嚐大盤雞。突然意識到,中國西北和奧克蘭實屬十萬八千里之遙,在這裡生活的西北人能找到家鄉料理,吃的應是鄉愁吧。

飛往南島那日,在機場吃麥當勞作早餐,那期間快餐店正和經典大富翁遊戲品牌聯乘合作,推出刮刮樂抽獎之類的遊戲。快餐價位浮動之感:小時候奢侈的美式連鎖快餐,到了物價騰飛的近代變成國內的平價食品,飛出國後又驚覺這裡的快餐定價頗高,且口味選擇不及亞洲推陳出新。

在基督城機場遇見性別友善的廁所。

在杰拉丁(Geraldine)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墻上看到的南島地圖,此時我們才剛展開自駕第一天。

在蒂卡波湖(Lake Tekapo)營地廚房看到前人留下的醬料,試吃後我們決定帶走,一路上用作各類晚餐的蘸醬,只不過吃到後面越吃越膩,便又把它留在另一處公共廚房。醬料的流浪之旅待續。

在好牧羊人教堂(The 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遇見大雪紛飛,你的相機雖有耐候性(Weather Resistance),鏡頭卻不防塵防水。於是為了捕捉難得的「雪中教堂」畫面,你只好很陽春地用一塊布巾披在上面,顧不得其他什麼便把握時機衝進大雪之中。

突圍蒂卡波湖一帶的暴風雪後,我們原本打算在奧瑪拉瑪(Omarama)享受露天溫泉,泡個熱湯暖暖身。只怪我們太小看這家網路上頗有人氣的溫泉館,不知狀況地直接Walk in,櫃檯女士劈頭就問:「請問你們有預約嗎?」我才驚覺我們沒機會了。不過我們還蠻會自我安慰的,泡湯泡湯後,我說:「那就當作省下一筆開銷吧。」

在奧瑪拉瑪的營地廚房墻上看到這張毛利語海報,發現「家」的毛利語竟和馬來語一樣。這讓我想起之前聽聞的,台灣排灣族的有些字詞和馬來語也有同樣發音,而以前和菲律賓同事共事時學了幾句他加祿語,其中也和馬來語有些異曲同工,想來南島語系分佈之廣泛可見一斑。

在奧克蘭時,表妹帶我們去吃冰淇淋,你意外發現這個品牌的Espresso口味特別醇厚可口,對它念念不忘。在南島的某家超市看見同一個牌子,原來早已推出品脫桶裝。

長大後才得知大馬國民飲料其實源自澳洲,在紐西蘭也有自己的配方。

走進箭鎮(Arrowtown)的湖區博物館,裡面正好展出本地畫家的小小畫展,其中一幅栩栩如生的油彩將我們剛剛走過的林蔭大道描繪成金秋初雪的景色。沒機會目睹這裡赫赫有名的秋天,借這幅畫遙想一番也挺詩意的。

怎麼想也想不通的奇景。與此同時,我的腦海正開始構築一個短篇小說的開場……

皇后鎮可見更多亞裔,於是這裡的店鋪招牌出現更多漢字也不稀奇。

難得走進餐館商店林立的城市,我們決定不下廚,買了香脆的披薩坐在店裡吃,一邊欣賞落地玻璃外摩肩接踵的人潮與車流。

我們抵達皇后鎮前的一個星期,從新聞上得知,皇后鎮遭遇洪災淹水,進而導致市鎮的供水受到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的寄生蟲污染,公共衛生局除了發佈進入緊急狀態,也在全市各地張貼「沸水通告」,要求所有人必須煮沸自來水,才能作為飲水或烹煮使用。

面對意料之外的暴風雪,接著又是洪水和寄生蟲的事故,在未抵達皇后鎮之前,我們著實煩心憂慮,甚至一度嘟囔我們怎麼這麼禍不單行。不過實際面對以後,不管是風雪還是預防寄生蟲,都沒有我們想像中糟糕。我們非常感謝旅行之神的一路庇佑。

走逛大賣場,經過熱食區時突被熟悉的畫面攫住眼球,定睛一看,販售的是馬來炒麵和咖喱雞飯,在國內是庶民美食的價位,飛到這裡後就身價翻倍。

於2013年通過同婚法的紐西蘭是大洋洲第一個(全球第13個)接納同性婚姻的國家。

連在世界的盡頭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也能看見草帽魯夫的蹤影。

用谷歌地圖尋找附近好吃的炸魚薯條,循線來到了這家開在便利店裡面一小角的炸魚薯條專賣店。

當南亞裔老闆把炸得熱燙酥脆的一盒炸魚薯條遞給我們時,光看賣相不怎麼樣,不過我們趁熱拿回車上吃將起來後,發現確實名不虛傳,靈魂的面衣炸得酥而不油,藍鱈魚肉質鮮嫩柔滑,粗切薯條口感外脆內綿。外頭雨勢猛烈,我們窩在車內嚼著剛出爐的炸物,身心都幸福滿足。

離開皇后鎮兩天後,我們在營地廚房的報章上讀到洪水退去的新聞,很慶幸我們的遊歷路線未受到這場水患影響,一路暢行。

不過當我們從因市前往但尼丁(Dunedin)途經東海岸時,明顯看到海潮波濤洶湧,水位幾乎沖上防波堤,海風把沿岸大樹吹得披頭散髮,而那座建在海濱公園的溜滑梯早已泡在水中,亦是我見過最無助的溜滑梯。

拜訪你表哥家這天正巧是中秋,表哥應景切了塊月餅給我們。後來回想,這塊月餅是我們去年中秋唯一吃到的一塊。

在國內宛如雜草般尋常的班蘭葉,在紐西蘭只有到亞洲超市的冷凍櫃裡才能找到。據說香氣遠不如新鮮現摘的,那是可想而知。

玉米造型的三文治冰淇淋。明明冷得雙手發凍,在便利店看到是我喜歡的玉米口味時,還是忍不住買了根來吃吃看。味道一般。

你的表嫂是烏克蘭裔,家中小黑板上寫著應是幾何圖形的烏克蘭文,希望孩子從小就學習母親的母語。

但尼丁百年火車站內的架子上擺著「紐西蘭年輕作家節」手冊。

看完了摩拉奇大圓石(Moeraki Boulders),從沙灘走回停車場前,我們發現階梯旁有一個貼心的刷子裝置,讓人們可以連鞋帶腳放進去,靠前後擺動來清刷掉黏附在鞋子上的沙粒,如此一來,就不必擔心把一堆難以清理的沙子帶進車裡。

從摩拉奇海灘通往奧瑪魯(Oamaru)的路上有一家你的表哥表嫂極力推薦的炸魚薯條店。見他們如此激推,我們便也躍躍欲試。

找到外墻寫著「世界著名藍鱈魚薯條」醒目標語的餐館,我們這次點了石斑魚,同樣帶回車上趁熱享用,卻發現最重要的面衣竟和魚肉分家,且非常油膩,相比之下絕對是前幾天在因市吃到的那個更值得讚賞。

蒸汽龐克骷髏頭的警告路牌也太搖滾。

在奧瑪魯市街走馬看花,時值夕暮向晚,幾乎所有店家都已打烊。途經一中餐館的櫥窗時,發現張貼在玻璃上的臨摹書法寫的是蘇軾的<定風波>,隸書寫得行雲流水,再仔細端詳落款處,應是餐館主人的風雅書作,寫於癸卯年三月。

當我們被聖路加教堂(St. Luke’s Anglican Church)的歌德尖塔吸引,走到教堂範圍內就近仰望時,你發現旁邊的花叢裡有一顆寫著「記得廣島 1945年8月6日」的石頭,石頭上圍繞著日本用以祈福的千紙鶴。據說是因為這座教堂內有一面紀念一次世界大戰的彩繪玻璃,可惜當天教堂沒開放,我們未能入內欣賞。

發現紐西蘭人習慣使用這類帶長握柄的洗碗刷,我們去的每一個露營場廚房都是如此,用起來其實相當方便,只是手感還需要時間去習慣。

大賣場售賣的洗碗刷,不過於我們而言,這種造型更常見於用在刷其他的Bowl……

(待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