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紀行之漏網鏡頭•續


從紐西蘭回來整整一年後,我翻開手機相冊,像個記憶的考古學者,在海量的照片裡挖掘。挖掘什麼?是值得留存下來的回憶礦石?還是不甘被日常湮滅的吉光片羽?

我的指頭滑過每一枚當初拍攝的畫面,每一個瞬間裡面都能開展出一個獨立的時空,彷彿科幻電影的未來裝置,我試圖走進去,用我僅有的文字打撈這些碎片,在旅行回來整整一年後,將它們攤在時光下,一一註解,留待未來的自己某天想要記起什麼時,得以藉此回頭張望。

無意間在蒂馬魯(Timaru)營地廚房的墻上看到這則佈告。原來這附近有一隻會把旅人的鞋襪趁夜叼走的頑皮茶色貓,營地負責人用詼諧幽默的語句通知各位,最後還註明,若想多了解這隻名叫史迪格的挪威森林貓,歡迎到接待處購買牠的書,或是追蹤小偷貓的粉絲專頁,十分可愛。

我們在蒂馬魯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我們把露營車開到一家小型加油站(只有兩台油泵),準備滑進矮小的棚子裡加油時,車外突然發出轟然巨響。第一時間,坐在車裡的我們嚇了一大跳,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下車查看後才驚覺是加油站的棚子太低,硬生生把我們露營車頂突起的通氣扇整個鏟掉,碎裂的塑膠殘骸就掉在地上。我們大驚失色,不知所措,當下趕緊先把壞掉的通氣扇碎片拾起帶走。

擔心還車時會被咎責,我們竟完全忘了我們買的車險是全險,後來查看條款詳情才知道這類損傷也包含在保險裡,無需擔心。不過那個時候的我們一心只想解決問題,於是跑到賣場買了一罐強力膠,試圖將通氣扇的碎片像拼圖那樣拼黏回去,再利用營地的陽台爬到兩公尺高的露營車頂(因為借不到梯子),努力將它恢復原狀。

最後幾天的路程,我們一度擔心行駛時的風勢會將僅靠強力膠黏住的通氣扇吹走,所幸直到回到基督城還車都安然無恙,算是一場有驚無險。

自駕最後兩天遭遇可怕強風,安全回到基督城後看到連海格利公園(Hagley Park)的大樹枝幹都被折下來。

整趟南島環遊自駕之旅,我們一共加了七次油,油價在紐國之貴已無需贅言。反而是經過了海外自駕之後,我們才更加感念大馬政府津貼國內汽油的政策。

2011年2月,基督城遭受嚴重地震,市中心大面積摧毀,其中擁有百年歷史的地標建築聖公會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亦毀損嚴重。日本著名災後應變建築師坂茂利用循環再造的紙板打造了這座俗稱的「紙教堂」,於2013年啟用至今,不僅發揮了環保理念和創新設計,也作為暫代仍在修復中的聖公會大教堂。

踏進官方名稱為「過渡教堂」(Transitional Cathedral)的紙教堂,三角形的建築格局讓人眼前一亮。入口處的彩繪玻璃亦是由許多三角形拼貼而成,左右兩邊的斜角屋頂由每根重達120公斤的圓柱紙筒撐起,間隔著透光玻璃,為教堂引進自然光,因此室內採光通透明亮,給人溫潤的感覺。

教堂可容納700人,雖是紙板建築,卻擁有130%的抗震強度,且可沿用五十年,是藝術、宗教與科學相輔相成的結晶。

在基督城市區漫無目的閒走,來到河濱市集(Riverside Market)的美食中心,看見其中的大馬美食攤位,熟悉的炒粿條和叻沙香氣撲鼻而來,我比較好奇的是掌廚的是否是大馬人。

猩紅色的復古電車駛過歌德建築風格的基督城藝術中心。為了拍下這一幕,我們在對街耐心等了好一陣子。

米奇在哪裡?

唸起來讓人聯想起小時候長輩不標準的中文發音。

夏天盛放的紫陽花提前美咲,沐浴在朝陽下彷彿鍍上了一層金邊,看起來格外動人。

飛回北島之前,在大賣場買了一盒巧克力閃電泡芙。

從南島回到奧克蘭,前往你表姐家的路上經過紐西蘭佛光山。記得我的表妹說過,佛光山會在春節期間設立許多美食攤位,海外華僑若無法回鄉過年,到這裡來可沾染一點年節氣氛,吃吃各式中華料理。

借住表姐家期間,表姐親手下廚準備了簡單但美味的晚餐,大夥兒圍桌暢談,享受家常滋味。

都說在紐西蘭太陽一下山,大部分的店家即打烊,晚飯後想出去轉轉幾乎沒什麼選擇。不過表姐夫帶我們見識了一個越夜越熱鬧的「停車場夜市」,據悉這個夜市每週會在不同地區的停車場擺攤,特色是晚間營業時段,以紐西蘭的標準而言確實少有。

一走進停車場夜市,我們便被摩肩接踵的人潮驚得瞪大雙眼。這裡和印象中的大馬或台灣夜市一樣人聲鼎沸,攤位種類從生鮮蔬果、各國熱食料理、衣褲鞋子到手機配件等目不暇給。有趣的是,穿梭在我們周圍的很多都是皮膚黝黑的毛利人,攤主一眼望去則大多仍是亞裔。

每次經過Denny’s家庭餐廳時,都會不禁然想起我們第一次旅遊東京時的記憶,同時還有村上春樹《黑夜以後》小說中的詭譎深夜場景。

表姐夫帶我們到一家壽司店吃午餐,送餐機器人精準把我們的丼飯送到桌前。

對於在白人國家外食時的食物分量,我們都認為普遍上超出了我們亞洲胃的七分飽。看到如此「盆滿缽滿」的から揚げ丼上桌,我倆登時面面相覷,心底在吶喊早知道點一份分食就夠了。

有經驗以後,如果店家沒有明定個人低消,我們都會點一份主食來分著吃,好比有一晚和表妹到她大推的中國米線餐廳,我們只點一碗番茄湯米線(外加一份小吃),老闆端來一大碗份量十足的米線,上頭的肉片堆成山,並主動附上三個小碗,這樣吃下來剛剛好。

又或是到快餐店僅點一份套餐,淺嚐滋味勝於填飽肚子。

表姐家的玩具貴賓Pickles一聽到屋外稍有動靜,便會麻利地跳上沙發朝窗外看個究竟。

奧克蘭植物園一隅的可愛雪糕車,造型讓人想起香港經典的富豪雪糕車。

從奧克蘭南下羅托路亞(Rotorua),準備來個二泊三日小旅行(旅行中的旅行?)。表妹和表妹夫跟著我們一起南訪,我們計劃在中途的漢密頓(Hamilton)賞櫻,順道拜訪一家在網路上頗受好評的肉桂卷咖啡廳。

並非肉桂派的我試了一口這裡的招牌肉桂卷後,覺得意外好吃,肉桂卷的辛香被濃郁的奶油起司糖霜中和,變得沒那麼搶味,反而在甜而不膩的奶香中點綴出畫龍點睛的香氣。你同樣讚不絕口,還說回去後要嘗試自己做做看(後來確實做了一次)。

這日天公不作美,細雨霏霏,天光黯淡,不過道路兩旁的櫻樹依然美麗盛放。

漢密頓公園裡的櫻花更是繁茂滋長,連下雨也阻止不了粉嫩花苞彼此依偎的浪漫。我們在樹穹下合影一張,是此趟旅程的唯一合照。

入住羅托路亞的小木屋民宿,小小的長方形格局塞進了一張雙人床、一個迷你廚房(冰箱、電磁爐、微波爐、洗碗槽一應俱全)以及乾濕分離的衛浴空間。

晚上雨下不停,我們索性不出門,在小木屋裡準備簡單的晚餐,然後窩在床上看《侏羅紀世界2》。

將賣場買的烤全雞用微波爐加熱,煎荷包蛋配泡麵,就是冷冷雨夜的暖胃晚餐。飯後水果是奇異果。

給家裡的孩子買的可愛童裝。

非常便宜的當旬酪梨。

紐西蘭的彩券販售櫃台。整趟旅程我們在各大賣場見到不少,不過一次也沒動念想要買一張試試手氣。沒有橫財運的我倆對這一點都很有自知之明。

紐西蘭北島中部的藍泉(Blue Spring)在遊客間擁有極高的名氣,來自瑪瑪庫高原(Mamaku Plateau)的藍泉水質極度純淨,流入懷霍河(Waihou River)後形成夢幻的藍色,泉水也供給了全國約七成的瓶裝水。

由於距離藍泉上游更近的萊斯利路(Leslie Road)因為土石流關閉(至今年11月),遊人目前必須從懷茲路(Whites Road)進入,沿著溪流旁的蒂懷霍步道(Te Waihou Walkway)走上五公里才能抵達。

我們直到走了將近半小時才後知後覺這條步道離藍泉非常遠,起碼要花一個小時半以上才會走到目的地。可我們在那之後的行程剛巧是早已預約好參觀時段的「哈比邨電影拍攝地」(Hobbiton Movie Set),單程就要一小時半的話,來回豈不要耗費至少三小時?眼看我們沒有這些美國時間,我們只好半途作廢,當機立斷折返回頭。

不過沿著懷霍河漫步的短短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周遭風景美如畫,其中幾處的河水甚至可以看出一點湛藍的色調,就當做是我們見著了藍泉吧。

從藍泉趕往哈比邨的途中會經過蒂勞(Tirau)小鎮,路邊可見用鐵皮蓋成的動物造型小屋,綿羊和狗狗逗趣的表情讓人印象深刻。記得在網路上看過人們分享的照片,原來不知不覺自己也來到了這裡。

據說蒂勞是鐵皮藝術小鎮,除了最具地標性的這兩座鐵皮小屋外,鎮上各處都有其他用鐵皮創作的作品,可惜我們正在趕路,僅只匆匆看了這裡兩眼便繼續車程。

為了避免民眾私自撿拾海邊貝類,紐西蘭的海灘常見這類警告立牌。聽表姐夫說,五零年代的紐西蘭,沙灘上常見的風景之一便是成群的人潮蹲在淺灘處捕拾這裡數量龐大的貝殼與鮑魚。為了防止生態失衡,自由拾貝的活動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明文禁止,僅有規劃的沙灘允許,但也有數量和尺寸上的限制。

回國前一天在房間裡打包行李的「盛況」。

大包小包考驗的是算術和收納術,無液體的登機行李公斤數上限和寄艙行李的總計重量之組合搭配。幸運的是我們搭乘的廉航不限寄艙行李件數,只計重量,所以我們可以按需求分批裝箱。

在機場買了哥哥喜歡的紐西蘭產奶粉,這是我在紐西蘭的最後一筆消費。

在雪梨短暫轉機後就是漫長的歸家航線了。旅程終於結束。

在安排行程時訂閱了露營車公司和滑雪場甚至紐西蘭版Uber外賣網站的電子通訊,旅程結束回國後,由於沒有取消訂閱,至今依然在郵箱裡收到它們的資訊,比如夏季大折扣、冬季滑雪場開放時間,或是新的外賣優惠碼等,某種程度上和紐西蘭的連結仍未完全斷開。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