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力量

再次坐在電腦面前,打開文書處理軟體,盯著白晃晃的頁面,我幾乎忘了另一個自己--那個喜歡藏匿於此、習慣游走文字叢林的自己。

朋友曾說過,既然我很會書寫,閱歷不淺,也透徹許多人生理念,見解又有獨到之處,腦袋肯定夠理性,那麼說起話來也應該是頭頭是道、咄咄逼人的吧?每次聽到類似的評語,我除了感謝大家的高抬以外,都賠笑搖頭,說自己拙於言表。不是說不懂得察言觀色體面說話,而是不擅於在人前闡明自己想要表達的立場,和內在的真知灼見。

很多人以為,書寫者的文章條理分明思路明晰,便證明該作者是一個善辯的人,因為擁有自己明確的想法,表達能力通常都很卓越。其實不然。

在我看來,書寫者在進行書寫時都處在一種自我的密閉空間裡,像是喃喃自語,與自己的內在通談。因為是自己不是別人,於是便願意敞開心防,洩露赤裸裸的原形,那外人永無法企及的心之形貌。之所以能夠寫下叫人驚佩的文字,說到底都是在對自我軟弱無能的一面的一種妥協與坦然。

然而來到言語則又另當別論了!用語言訴諸自己的灼解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方式,也是一種改變他人想法的企圖轉化而成的直接行動。因為想要有更具效率的說服成效,於是才選擇語言。可是這和書寫並不在同一平台上。書寫畢竟可以藉由刪改、修飾、美化與校正來達到最佳成果;而言辭講究的是即時反射與絕佳應變,還得包納最基礎的豐富涵養。

所以當我發現自己必須在接下來的連續三天內給予不同程度的演說,心底那種焦躁沉鬱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再加上演說的媒介語必須是非我母語的英語,我總是向人們說我背負了三個沉重的“債”,壓得我臉色蒼白,正等待我一一把它們“償清”。

我知道我應該把它們視作一種修煉,但還是忍不住憂鬱一番,自我否定一段時日。這一直是我的壞習慣,是我前進的絆腳石,是我潛藏的負面思考機制。

忙碌總有它的意義,若要談及意義的話。連續幾天的身心折騰,我感覺到自己又跨過了一道新的鴻溝。原本認為艱鉅的任務我竟都一一順利完成--雖然間中出現不少凸捶,成果也不盡人意--至少最後我還是踩在了自己目測的“自知之明”的寬廣範疇內。

直到最後一個演說結束以後(而這也是我自認比較樂在其中的一個),我才放下心中磐石,那種如釋重負的心情確實非筆墨言辭能夠形繪。因此當我再次打開文書處理,一鍵一鍵輸入我所熟悉的文字時,我感覺到自己如浸浴過仙露的花蕾,重新獲得滋潤了一般。

鍾文音在伊能靜的《生死遺言》裡寫的代序有這麼一段:

“書寫不是一種教誨,書寫應是一把切開自己的刀。一滴水是一片海洋,每個自己都是一個小社會、小部落。

喃喃自語的人,也許過於自戀,但通常都是喜愛獨處的人,能大量獨處的人內在就有一種大寂靜,大寂靜可以抵抗普世媚俗價值,這是勇於在命運海裡漂流的人,是能夠穿越人情荒原抵達自身深處的靜謐者。自戀總比自殘自欺好,……”

我相信靜謐的力量,畢竟,書寫還是我所偏愛及熱衷的表達方式。

~演講中~

~因為是用自己的電腦,所以我的《步姬密》牆紙投影在全班面前\(^o^)/~

~歷史性的一刻,呵呵……~

Comments

  1. 文字與語言是相關的

    表達的方式與技巧卻有不同

    欣賞你的文字

    ReplyDelete
  2. 語言都蘊藏著深厚的力量.

    ^_^


    ReplyDelete
  3. 給自己的話:



    到今天,

    我也還是習慣書寫多於言語,

    我也還堅信靜謐的力量,

    有重量的文字,可以穿越時間和流言蜚

    語,

    依舊保持原貌!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