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
時序進入仲夏,夕陽逗留的時間越來越長。晚上七點半,天空還是泛著有點靛紫的霞光,遠處的建築群裁剪出幾何形狀的翦影,貼在地平線上。
室內燈火瑩然,看不出外面明顯的時間流逝感,但身體胃部逐漸增加的饑餓感也讓人們些微意識到日暮的降臨。
卻因為身處光潔如白晝的房子裡,忽而有一種錯置感。
走出門,踩在歸家路途的人們,看著各種被拖曳得長長的影子,路燈的影子、板凳的影子、汽車的影子、交流道上圍欄的影子,都和自己身後的影子互相融合再分裂,重疊又交錯;每一張面龐,都因為幢幢魅影而輪廓鮮明了起來,凹凸有致,卻也看似乖戾易怒。
等待的人們都在沉思,或許當一輛公車從他眼前呼嘯而過的那一刻,他頓悟了些什麼;或許,倚靠在捷運車廂門內的她,在聽到了廣播內的一個單字之後,想起了什麼。
有些事情總要親身經歷以後才能真正明白,盡管過程教人難受,但是只要你願意放下身段,願意對自己的所有好壞坦誠接納,你會明白,每一次的事件都是一次人生實習課的絕佳機會。
事件只是一個開端,讓你針對某些人生議題去反思,和自我辯駁,因為我們總是輕易臣服於「惰性」和「慣性」的淫威下,常常在安逸之後就忽略了對某些價值觀或是溝通技巧進行適當的調度,組裝成自己拿得最順手的武器,以便可以在不同境況下將純熟度發揮得游刃有餘。
而事件的爆發往往逼使我們去正視被我們自己寵壞了的面貌,那個還不夠純熟的部分,或是那個總愛瞞哄自己的部分。
至於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其實可以不需要再去追究。我們以為事件中的人事才是引發錯誤的源頭,事實上歪曲真實的一直是我們的一雙眼睛。
如果我們仍舊不懂得靜下心來,學不會沉著,好好聆聽自己,企圖把罪都推托到他者身上,我們就永遠都找不到讓自己心定的答案,無法終結「自願相信謊話卻在嚐到惡果後去責難別人」的惡性循環。
或許你覺得把錯處都歸咎他者容易也輕鬆得多,但是遲早心中的洞穴只會越來越大。
要自己「認罪」不簡單,要認罪後親自去彌補所造成的缺失實則更難,但是你一旦做得到,你就會變得更堅強。
夜紗終於完全籠罩住這個城市,燈火肆無忌憚地四射,試圖驅逐連同黑暗一並到來的冷峻,但刺眼的霓虹總是更讓人體會到疏離的孤寒。
但是沒有黑夜,怎能襯托出白晝的光芒?
延伸閱讀:《夜紗》
室內燈火瑩然,看不出外面明顯的時間流逝感,但身體胃部逐漸增加的饑餓感也讓人們些微意識到日暮的降臨。
卻因為身處光潔如白晝的房子裡,忽而有一種錯置感。
走出門,踩在歸家路途的人們,看著各種被拖曳得長長的影子,路燈的影子、板凳的影子、汽車的影子、交流道上圍欄的影子,都和自己身後的影子互相融合再分裂,重疊又交錯;每一張面龐,都因為幢幢魅影而輪廓鮮明了起來,凹凸有致,卻也看似乖戾易怒。
等待的人們都在沉思,或許當一輛公車從他眼前呼嘯而過的那一刻,他頓悟了些什麼;或許,倚靠在捷運車廂門內的她,在聽到了廣播內的一個單字之後,想起了什麼。
有些事情總要親身經歷以後才能真正明白,盡管過程教人難受,但是只要你願意放下身段,願意對自己的所有好壞坦誠接納,你會明白,每一次的事件都是一次人生實習課的絕佳機會。
事件只是一個開端,讓你針對某些人生議題去反思,和自我辯駁,因為我們總是輕易臣服於「惰性」和「慣性」的淫威下,常常在安逸之後就忽略了對某些價值觀或是溝通技巧進行適當的調度,組裝成自己拿得最順手的武器,以便可以在不同境況下將純熟度發揮得游刃有餘。
而事件的爆發往往逼使我們去正視被我們自己寵壞了的面貌,那個還不夠純熟的部分,或是那個總愛瞞哄自己的部分。
至於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其實可以不需要再去追究。我們以為事件中的人事才是引發錯誤的源頭,事實上歪曲真實的一直是我們的一雙眼睛。
如果我們仍舊不懂得靜下心來,學不會沉著,好好聆聽自己,企圖把罪都推托到他者身上,我們就永遠都找不到讓自己心定的答案,無法終結「自願相信謊話卻在嚐到惡果後去責難別人」的惡性循環。
或許你覺得把錯處都歸咎他者容易也輕鬆得多,但是遲早心中的洞穴只會越來越大。
要自己「認罪」不簡單,要認罪後親自去彌補所造成的缺失實則更難,但是你一旦做得到,你就會變得更堅強。
夜紗終於完全籠罩住這個城市,燈火肆無忌憚地四射,試圖驅逐連同黑暗一並到來的冷峻,但刺眼的霓虹總是更讓人體會到疏離的孤寒。
但是沒有黑夜,怎能襯托出白晝的光芒?
延伸閱讀:《夜紗》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