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斷捨離


以「怦然心動整理法」爆紅的日本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在美國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開設節目,教導洋人如何用她獨創的宗教式整理術來打點居家雜物,一度在歐美界掀起一股大清掃的熱潮。

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同是日本整理咨詢師的山下英子,她在接近十年前曾提出「斷捨離」的整理概念,還將之註冊為個人專屬商標。亞洲讀者或許早在麻理惠之前,就對發揚自日本的這類從整頓家居帶出人生哲理的學說並不陌生。

後來和朋友聊到整理話題,才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已在默默實踐斷捨離精神,不止在實質生活中越儲越少東西(除了書本)——從吃穿的必需品,到玩賞的奢侈品,每次站在貨架前的考慮入手時間都會越來越長——連數位空間我亦追求極簡主義。

儘管這個時代有雲端儲存和容量越來越大的外接式硬盤,我仍舊老派地習慣定時刪除手機和電腦內多餘的文件,尤其是照片,以前還會懷抱著一種記錄的心態來拼命囤積,不管是旅途中的一碗拉麵還是節慶時的一塊蛋糕,我都不厭其煩地拍攝下來,反正數位時代按下快門如一呼一吸。

這兩年則逐漸摸清了自己的習性,知道有些東西一旦經久沒碰,就代表今後也不會再想起,如此亂糟糟地堆放在電腦或手機裡總教我看得犯潔癖,於是我學會篩選淘汰,鐵了心把那些自覺無收藏意義的圖檔統統淸刪,只留下極少數作為回憶的鑰匙。



朋友聽後震驚地問,有些畫面一去不復返,刪掉了難道不覺得可惜嗎?萬一有一天突然想要回放呢?

人生中值得回顧的美好時刻固然不少,會特別留下記錄的通常也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烙下深刻印記,在家族、同學、旅友中形成一種回憶共同體,但有時我們確實太高估自己的緬懷情思,在這個每分每秒都在輕易創造回憶的時代,一個人又有多少閒情會去仔細掀開那些瑣碎到不行的枝微末節?

而我總覺得,很多美其名的收集癖記錄狂,追根究底不過是變相的貪婪和懶散,貪眷於欲圖擁有每一個喜悅的瞬間,卻又怠惰於將它們奮力記在腦海裡,科技產品的擴充記憶體遂助長了自己的濫情。

往往,只要「眼不見為淨」,我們都能巧妙避開沉湎的漩渦,徑直走過回憶的長廊,這是我這些年告誡自己減少無謂回顧的方法,因為當一個人回過頭去越久,就會錯過越多前方的風景。

況且在文字上,我已留下更多。人生有些境況確實只消記得當下的情感痕跡便足矣,太巨細靡遺的畫面彷彿現代高清電視,資深演員的皺紋都無所遁形,若自己還未準備好接納,還不如學會瀟灑一點的斷捨離。



追伸:本文同時刊載於本日《中國報》副刊<文字慾>版: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