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騎士的愛情捍衛戰——美劇《安眠書店》劇評


愛情的玄妙與捉摸不透自古以來讓多少人間男女為它前仆後繼,又因它悵然若失,若果在那個紙筆書信往來的年代已教動情者彼此猜心度意,那麼來到社交網絡走入日常的這個21世紀,情感的脈絡究竟是更清晰透徹如一則臉書上的心情故事,還是因用力經營的社群幻象而更模棱兩可?

改編自卡羅琳肯普內斯(Caroline Kepnes)2014年的暢銷同名小說,《安眠書店》(YOU)講述一名在書店打工的男子認識了一位夢想成為作家的紐約女孩,他們靠網絡相愛也因網絡相殺的「愛情故事」。書店想當然爾是兩人邂逅的舞台,共同的閱讀嗜好是他們戀情的催化劑,像是刻意安排的老套設定,一開始會以為是向1999年茱莉亞羅勃茲和休葛蘭主演的《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致敬,當年這部電影成了多少文青男女眼中最引人入勝的愛情模板。

只不過,《安》並非一般的青春愛情喜劇,書店和書也許只是故事的底襯,時下科技產物臉書、推特和Instagram才是烘托這部劇集的主要推手,而這對都會男女的所謂愛情故事,正如網路世界隨時潛伏的種種危機,悄悄蔓延出一股令人不寒而慄的血腥味。



劇情分別以男女主角第一人稱的視角去闡述,帶點文學式的獨白營造出一種閱讀小說的情境,相當切合整部劇的文學調調。文質彬彬的男主角是出演過《花邊教主》(Gossip Girl)的潘巴奇利(Penn Badgley),今次化身迷人的書店店長,魅力中又散發著瘋狂的偏執。

眼看這個時代的實體書店相繼關門,紙本書的地位逐漸被電子書威脅,逛書店反而成了部分都市人的心靈慰療儀式,伊莉莎白萊爾(Elizabeth Lail)飾演的女主角走進書店,尋求的未必是一本經典小說或一段名句節錄,享受的也許是穿梭在積塵書架時他者眼光的垂注,在我看來,這樣的設定似在諷刺近年無論中外的文青風尚,也反映出一種淺薄的普世價值。

男主角對現代人的網路生活習性瞭如指掌,因此面對一見傾心的女主角時,他隨便上網一搜,就將女孩的作息、喜好、交友圈甚至住家地址一網打盡。透過摸清對方對異性伴侶的期許和嚮往,男主角輕易就把自己打造成女孩眼中的理想男友,設計讓她愛上自己,並且像蛔蟲一樣寄生在她的網路生活中,不時汲取所需的養分,直到蛔蟲被越養越大,開始侵佔宿主,男主角不止侵入女孩的虛擬世界,還非法竊入她的現實住處;他自詡女孩的守護者,病態地在她不知情理的背後默默操縱著她的一切。



作為一部驚悚懸疑劇,《安》的恐怖之處在於,那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網路社群現象,並非只發生在劇集裡,而是在我們周遭如實上演。看似荒謬的情節(跟蹤狂情人、控制狂閨蜜、軟禁伴侶)待我思忖片刻,才驚恐地意識到自己都曾在報章社會版上讀過。

一則昭告天下的社群動態或是一張放上網的旅遊貼圖看似無傷大雅,卻是我們敞開門扉接待所有陌生人的邀請函,如果沒有修煉足夠的理性判斷,有些居心叵測的暗影便將趁虛而入,伺機而行。也難怪這部影集會得到大多網友的好評,其中的共鳴或許都替這個時代的我們說出了社群現象愈發主導我們生活的憂懼。

男主角一心想要守護他和女友的感情無菌室,卻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社交關係頻頻恐嚇,他像是闖關遊戲裡的玩家,必須破關斬將,把阻擋在他們之間的所有威脅一一清除乾淨:女孩的毒蟲前男友、佔有慾極強的閨蜜好友、出軌的心理醫師……最後男主角成了個不折不扣的殺人魔,卻因人們過度仰賴科技而未曾看清他的真面目,讓他繼續活成自己愛情堡壘裡的英勇騎士,躲在衣冠楚楚的美好假象和變態愛慕裡。



記得有一段,男主角和女孩的土豪閨蜜為了爭奪女孩芳心而明爭暗鬥,我突然想起清宮劇的劇情,要是他生在中國古代,必定是個宮闈裡的心計嬪妃,不過身在現代大蘋果,他其實更疲於奔命,因為他要對抗的不止是一整座城市,還有網路防不勝防的人心暗流。

第一季最後,女主角終於發現了身邊男伴不可告人的秘密,她歇斯底里地掙扎,想要逃脫這個由她親自筑構起來的愛情幻影,只可惜她醒得太晚,如同所有把自己豢養在網路社群生態的現代人,有時候並非我們沒有看見蛛絲馬跡,而是選擇撇過頭去,望向自己嚮往的完美形象。那個由女主角成全又成就起來的溫文儒雅男人,到最後依然確信,他用自己的方式捍衛了至死不渝的愛情。



(以上劇照為Netflix版權所有)

追伸:本文刊載於今日《星洲日報》星期刊<煲劇聯合國>專欄: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