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櫻花的春天


日本政府規定,自今年4月1日起,日本人的法定成年年紀將從原本的二十歲下修至十八歲。滿十八歲即是成年人,可以在無監護人的情形下自行簽署租屋合約、申辦信用卡、貸款融資等,甚至擁有性別障礙者可以向法院申請性別變更,不過煙酒和公營賭博則仍必須滿二十歲才能通行。

NHK電視台為此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十八歲以下的日本青少年對「成為大人」一事大多抱持負面消極的想法,除了厭惡大人,對自己「登大人」的未來也沒怎麼期待,想來應是日本年輕人普遍對政治冷感、戀愛草食化及對未來感到茫然等社會結構影響有關。

邁入四月除了是日本的櫻花季,也是各大學府迎來畢業兼新學年,是學生跨越重要人生階段的時期,因而此時除了高唱驪歌,日本樂壇也卯足全力推出各種應援學生心情的相關歌曲,借櫻花的瞬息綻放詠歎人生,用春天的回暖冀望未來,連非四季國家出身的人只要熟悉JPOP,都會察覺到此一現象時興了超過二十年,而日本大眾對此仍樂此不疲。

回想起自己十八歲那時,高中最後一年,同樣為畢業後的升學之路困擾好一陣子,不清楚自己想要或不想要什麼的年紀,網路資訊才剛要起步的時代,走出鄉下高中的校門口就必須面對一整個世界的叩問,像面臨一片汪洋,不知自己細瘦的小舟能飄蕩多遠多久。

但十八歲也有甜蜜無憂的時候。那時的我們還沒踏入社交媒體的繁華街心,不知道這個小鎮之外其他同齡同儕在炫耀攀比的事物,我們小鼻子小眼睛地活在自己的驕傲與自足之中,在校內比賽獲得幾個獎項後就以為鶴立雞群,反倒心無旁騖地過著單純簡樸的日子。


有時我會從現時點回頭假設,如果那一年我們那一代都有機會墜入眼花繚亂的網路世界,向來怯懦的我是否也會因看多了他者精雕細琢的人生而變得鬱鬱寡歡,甚至失去自我開發的勇氣?因而後來我必須承認,不知道有時也是一種仁慈,是時間留給你的餘裕,也是際遇放過自己時呢喃的情歌。

於是我逐漸可以設身處地地想像現在的十八歲所可能面臨的困窘與焦慮。照理說才要蓄勢待發踏出的一步,卻因為恐懼自己相形見絀後的悲觀,一方面急著想要快點衝出去有所作為,一方面又害怕活成不夠理想的樣子,甚至活成了自己曾厭棄的大人嘴臉。現在的十八歲與其說思想太早熟,毋寧說是一個時勢強迫他們更早加入了大人的戰局。

由於新冠肺炎的再三攪局,我國的學年制也從今年開始從例行的1月調度至3月下旬開課,彷彿對準了沒有櫻花的春天,啟動一場熱帶的迎新儀式。我想起日本歌手愛繆為鼓勵年輕人樂觀迎接十八歲,最近發表了一首名為<雙葉>的勵志歌曲,唱出了青春的酸甜與忐忑。

像樹梢上抽芽開出的兩瓣嫩葉,不知未來艱險,只管一股腦地迎向陽光——那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一種值得歌頌的勇敢。

悲しみなんかは
気づけば雨になる
心耕し 花が咲くまで
可愛く揺れなよ 双葉

(悲傷什麼的
察覺後變化成雨
耕耘心田   直到花開為止
惹人憐愛的搖晃吧   雙葉)


追伸:本文刊載於今日《星洲日報》副刊<星雲>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