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想像


讀著《哈利波特》第六部小說,書中描述取代康尼留斯夫子的新任魔法部長廬夫昆爵(Rufus Scrimgeour)是一個有著一頭像獅子鬃毛頭髮、戴著金邊眼鏡、神色凌厲的男人,不知怎的,竟讓我聯想起漫畫家板桓巴留的作品《動物狂想曲》(Beastars)裡,那位擔任獅子組黑道老大的伊吹。

臨睡前這麼靈光一閃,便按捺不住用手機搜尋了伊吹的照片,在那個動物擬人化的漫畫裡,伊吹就是一頭戴著眼鏡穿著筆挺西裝的棕毛獅子,果然和我想像中廬夫昆爵的形象不謀而合,甚至可說是如出一轍,相似得有點詭異。

細想時間軸,出版時間鐵定是《動》要比《哈》晚得多。於是我肖想著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板桓老師受到了JK羅琳文字的啟發,創造出了一個有著相仿外貌的角色?抑或是這一切只是純粹的巧合,然後不經意被我串聯在一塊?

或許這純然只是我個人的感想,我個人覺得神似而像發現秘寶般大驚小怪,在其他人的其他想像心眼中,廬夫昆爵也許和伊吹並不類似,就像電影上映後,書迷總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具現化的演員和原著角色之間的形象落差。可能因為商業考量、演員特質或其他種種,無法一絲不苟地還原一個小說人物的所有描述,因此電影中的水仙馬份從來不是一頭淡金髮,哈利波特沒有綠色眼睛,而魔法部長廬夫昆爵更是一點也沒有獅子的味道。

image from anime-planet.com
自最後一部電影上映後也過了快11年,每每重新捧起磚頭般的小說重溯那個我最初造訪的魔法境域時,會發現有些從文字誕生的形貌已逐漸被映畫後的固定面孔牢牢覆蓋,閱讀時腦海自動叫出了更鮮明立體的演員輪廓,而把當初那個像是自己草稿的素描抹拭得所剩無幾,不復記憶。

失去想像的權力,或是說能力,我總覺得是剝奪了身為讀者的樂趣。原本有多少人讀就有多少種相貌的角色,錯落在各自的平行世界裡,活出了不同的神采和姿態,我心中的妙麗和你看到的妙麗不會都是艾瑪華森,可以有不同的詮釋,影視作品卻讓全世界的讀者懷抱著一樣的偶然,望向同樣的風景,直到我們皆忘了爭辯箇中的差異,被說服去接納他人安排好的決定。

要到年紀更大一些,我才學會了慢慢放逐滯留在腦海裡那些現成的演員名單,在每一次回到細緻的文字描述時,花時間構築角色的長相、身形、語調、個性乃至慣性小動作,允許自己創造出一個和外界不同的想像,一個專屬自己的版本,並且讓他們穩穩得活在我的時空裡。

沒有人能批判你腦袋裡最離奇的幻想,就連作者也不能,因為當作品被交託出去之後,就是讀者的想像力開始啟航。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