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錯書


買書讀書一如日常,但書店逐年熄燈歇業,今日產字的人或有減遞,兜售文字的平台轉往虛擬,電子書成新媒介,儘管仍有大批老派文青/文人講求翻頁紙本的味道,彷彿文字已夠虛幻,再不把它們扎扎實實捧在手心的話,閱讀這件事將漂成落花流水。

故這個時代買書,有時深受出版社和連鎖書局的通販行銷手法影響,廣告曝光率和吸睛話術成就一批暢銷書作家。沒有機會如上個世紀末那般親身走逛書店,在書架間梭巡書脊上的標題,一本本拿下來挑剔著扉頁的文筆,就只能被網路上橫亙在你眼前的橫幅廣告所惑,囫圇買下幾本後來你才知道不太鐘意的書。

按照熟悉的大家之名選書倒還比較靠譜。若此前你拜讀過某一作家著作,喜歡並崇拜他們的文風筆觸,以後只要循著他們的名字去買定然不會偏太多。不過偶爾你也想跳脫自己的閱讀舒適圈,挑戰看看不同的文類體裁,於是你仰賴書腰和網路上的名人推薦為指標,指引你踏入不曾到過的新境地。

然有時事與願違,推薦序雖沒有免責聲明,卻也從未保證摸透了你的閱讀癖好。那新書還散發著新紙漿和彩色油墨剛印刷的氣味,才翻了前面一個章節,你就棄之如敝屣,有點不讀下去。


或者,幸運一點的讀得下去,卻總是意興闌珊,彷彿在看一部買票陪人進場的英雄電影,時不時心不在焉地低頭看錶,或是暗自盤算著結束後要去哪裡吃晚餐。

於是你也跟著好奇其他人也有買錯的書嗎?說「買錯」未免刻薄了點,書作本身沒有錯,這個年代買一本書支持出版社編輯作家印刷工廠,要的話也可上升到一種道德情操的說法,讓這道夕陽還有永續經營的一絲可能。

不是你那杯茶的作品,可能就此封緘在書櫃上,並列在敬重的作家旁,與它們一起變成一瓦瓷磚,砌造你的閱讀堡壘。或者如一座座墓碑,在精神的幽微處散發微光。作者已死,成墻的書堆將替你訴諸你內在紛呈的一生,勾勒你的輪廓軌跡與愛憎,在你身後藏著一句安靜的墓志銘。

然後你依然習慣在購書網站上洇遊,把垂釣上來的書都丟進購物籃,下單付費,像是一場場充滿實驗性的冒險,等待那些素未謀面的文字漂洋過海來到你面前,為你揭曉一枚答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