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失格物語

清掃住客退房後的民宿房間,不算是太艱苦的體力活,時間不算長,但也不能說是輕鬆的差事。
而每次在整理床褥被套時,除了和夥伴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我們也常會就房客某塊不得體的生活惡習順勢罵兩句,或是對不見臉面的他者不負責任揣測,半是當做打發嘴上時間(手腳並用時唯有嘴巴最閒),偶爾也會打從心底好奇每個人食衣住行的習慣。
好比看到垃圾桶周圍的地板上散落著細碎的紙屑、草莓頭或玉米鬚,便會忍不住引發我們各種猜度:是視力不好瞄不準丟不好嗎?還是小朋友隨手亂扔且沒有得到大人的及時導正所致?明明垃圾桶開口直徑那麼大,為何周圍地板卻可以亂成這樣?一邊把滿地垃圾掃進畚斗裡時,我的腦內總是浮想聯翩,用以解釋眼下所見亂象的可能情境。
或是在床上和枕頭上發現沾惹的巧克力醬或零嘴油漬時,也會想著隨手把好吃到吮手指的奶油或起司糖粉抹在床邊這等事,是真有可能發生的。旅遊期間三五親友一起窩在房間床上暢所欲言,一邊開趴吃喝,興頭來時說得眉飛色舞,一個沒留神就把汽水或紅酒潑灑到枕頭上也是我試圖搬演現場狀況的假設之一。
其他如把潔白的毛巾鋪在浴室地板當做腳墊、毛巾上常見因卸不乾淨而轉印在上面的彩妝殘餘、美瞳鏡片扔在浴室垃圾桶旁的洗臉盆上,甚至還遇過在客廳全身鏡的木框上看到類似眼線筆或眉筆的線條——估計是在鏡前化妝時,為了順一順開岔的筆刷而直接在鏡框上拉兩筆——不然還真想不出還有哪些說法可以解釋那幾筆突兀的眼線液。

因為不是自己的房子,所以衛生要求相對輕忽,心想反正都付了清掃費用,到頭來交給專人負責收拾就行了。不過民宿非飯店,民宿最初的概念其實是把自己居住的空間租借一部分出去,讓入宿的客人也能使用自家原有的設備和用具。
不若集團等級的飯店擁有接受專業整房訓練的人員,也未必有客製化的服務和硬體設施,民宿相對來說可能較為簡樸,生活感重一些,也更加接地氣,像以前的「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追求的也許是一種貼近在地生活的氛圍,因而當中的清潔費實為最基本的床單換洗和空間清掃等,並不包括餐具用後的洗刷和其他深度清潔。
在我接手民宿管理工作以後才意識到,市面上原來仍有一部分人把飯店和民宿作同等對待,因而對於要自行清洗用過的餐盤和鍋碗,或是把垃圾丟到公寓指定的地點時頗為震驚,甚至當我們指出住房規則中早已列明這些事項時,他們反而惱羞成怒,說房租不是早已包含了清潔費,為何還要他們自己洗碗……
原來我一直以為理所當然的那些最基本的個人衛生觀念或生活習慣,比如離開房子時要順手關燈關門窗、上完廁所要沖水,並非也自小就順利根植於某些人的腦袋裡,於是房間成了廢墟,廚房成了戰場,盥洗室成了鬼屋——
而我過了這麼久還是學不會冷眼旁觀,每每面對那些超乎我個人常理的失序與失格行徑,我依舊會被它們嚇得面目猙獰,齜牙咧嘴,然後抓撓著頭皮,彷彿到死都想不明白,另一個同類竟然擁有和自己如此天差地遠的思維邏輯。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