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片段之感LXXV


(一)時間點
像是冥冥中安排好的,近來同時閱讀的兩本書都剛好談到相同的主題:人類進化史、宗教演變史和文明藝術史。

看似題材完全不相及的兩本書作——蔣勳的《美的曙光》和丹布朗(Dan Brown)的《起源》(Origin),出版年份也相差了至少六年——因一個機緣之下翻閱,我走進了一條人類追溯生命源頭的時光迴廊。

我被蔣勳老師帶回太古之初,看人類如何靠一雙手催生出世世代代的文明大河與美學追求;我跟隨羅柏蘭登教授穿梭在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和巴塞隆那街頭的高第建築群之間,從科學和宗教對立的衝突中尋思物種誕生的起源。

一邊是悠悠漫談著歷史的美學路徑,從古文明遺址解析人類認識世界的眼光,一邊是宛如好萊塢警匪追逐片的懸疑劇情,借教宗和王室、科研技術和祈禱儀式的對撞激發出令人屏息的縝密故事佈局。

兩者都非常巧合地提到了楔形文字、尼安德塔人、創世紀……讓我恍惚之中把蘭登教授和蔣勳老師的形象重疊,兩人溫文儒雅兼對符號學的廣博知識不約而同地在這個時間點來到我面前,賜予我一個跨越文本創作和藝術美學的獨特閱讀體驗。



(二)變調的驚悚
兩年前《侏羅紀世界》重啟,買票進戲院看的是一種情結,俗套點說便是重溫童年滋味。

二部曲接踵而來,即使對擴大了世界觀的第一部感覺普普,這次依然買單,當個「偽死忠粉絲」,憧憬仰望在荒廢的主題樂園裡自然放養的上古世紀龐然巨獸,但脫離原著小說設定以後,電影劇情走向人工混種恐龍,徹底偏離《侏羅紀公園》「寓教於樂」的意義。

猶記得十多年前看《侏》,孩子們(現時早已是三十代目)一邊被那血盆大口震懾,一邊努力從各種找得到的恐龍圖鑒或百科全書中認識各類恐龍品種,背起那落落長的恐龍學名比背學校給的英文聽寫單字還要認真,以致那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心中仍留有一個對T-Rex難以理解的情感。

滅絕的恐龍因電影技術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在這個時代「復活」,惋惜的是,恐龍也因為了滿足時代的胃口而變形,誠如我早前在忘了哪裡讀到的影評說,若將電影裡張牙舞爪的恐龍替換成《異形》或是其他太空魔獸,似乎一點也不突兀,而是得以完美融入。



(三)自由和自在
感謝出書的契機,讓我多番思考讀書和寫字、旅行和生活,說人生或許太沉重,談靈魂可能太矯情,不過生命因為有了文字和一雙眼睛,只要願意,我們可以更自由地認識世界,更自在地活出自己期許的樣貌。



(四)情懷
前陣子端午節,姑姑阿姨們巧手包了不少粽子,撥開散發清香的粽葉,晶瑩油亮的醬油色糯米飯閃耀著令人垂涎的色澤。

那個時期適逢國內巫裔同胞的開齋節,鄰居某日送來幾份馬來料理以饗節慶氛圍,打開一看,除了咖喱雞肉和炒時蔬,還有用棕櫚葉包裹的馬來粽(Ketupat)。不若中華粽子,馬來粽的糯米飯呈白色,是不加任何調味料烹煮而成的,通常當作主食,蘸各種醬料一起吃。

五月過後,看到端午粽和馬來粽同期相遇,格外感觸,這一路走來不易,接下來的路也仍漫長,願同道中人都學著放下成見,一起展望共有的明天。



(五)
因紊亂思緒而靜不下來的心,就連坐在清幽的咖啡廳裡聽輕柔的爵士樂也覺嘈雜。

被書架環伺,店內除了自己毫無其他人客,卻被飚走的雜念牽拖,無法站穩腳跟,於是一句話也說不出。

反而當心思澄澈,坐在鬧哄哄的街邊也能信手拈來寫出一段文字,或是一首當繆斯女神擦肩而過時留下的詩。



追伸:《侏羅紀世界》觀後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