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七本書


近日在網路上看到一股分享推薦書的風潮,就是那種社交網站上三不五時都會掀起並且人們還樂此不彼的「點名接龍遊戲」,這讓我想起最早以前,當這類網絡平台才剛萌芽初期,身邊朋友們總是喜歡互相點名,然後大家根據某個特定主題發表內容的骨牌效應。

有時是分享旅遊照片,有時分享喜歡的流行歌曲,接著遊戲規則慢慢變得多樣化:連續五天公開每日早餐清單,甚或是三十天的間歇運動打卡見證,藉由虛擬朋友圈的催化和關注,各種話題都能引發熱烈的討論互動,算是這個時代另一種變相的「街坊活動」。

從來我對這類遊戲都只是湊熱鬧旁觀,縱使被點名,我也幾乎不會浮出檯面,一來覺得鬧哄哄地跟大家一起玩太「擾民」,少我一個也無妨,二來其實是自己太懶,有時連瀏覽他人的日常作息都提不起勁,往往也根本不知曉最近身邊人共有的最新話題。

不過當我看到這個「連續七天、每日分享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的遊戲,還是忍不住駐足片刻,一邊偷窺別人的閱讀癖好,一邊也開始反思自己手頭上收藏的書目,想著想著,不知不覺我就在腦中列出了一排清單,於是,在沒有任何人點名的情況下,我主動把這個我自認很有意思的遊戲承接下來,以部落格單篇文章的形式收錄於此,並且贅述了其中幾本封面的設計,如下:



1)《大文豪與冰淇淋》鍾文音
近來手頭上重溫之書。鍾文音藉俄國三大文豪——普希金、杜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遊歷冰天雪地的俄羅斯,除了參訪莫斯科、聖彼得堡等知名景點,也走進文學家故居,回到歷史現場,用最貼近他們的筆觸抽絲剝繭出這些文學巨人背後的燦光幽影與跌宕人生。我特別喜歡她借三個安娜的視角帶出三大文豪的生平,讀來深刻而別具洞見。當然,俄羅斯的貴氣華美與冷酷亦是我此生必訪的國度之一。



延伸閱讀:十年後再訪《三城三戀》

2)《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腳本書   JK羅琳
《哈利波特》七部曲完結後的延伸前傳,嚴格說來是電影的周邊產品。故事從戴眼鏡的英國魔法少年一路回溯到1920年代的美洲大陸,擴大的魔法世界觀,加深的黑暗勢力,當鄧不利多還是年輕氣盛的翩翩才子,當佛地魔和哈利波特皆未降生於世,一位奇獸飼育學家遠渡重洋,為世人發掘各種魔獸的生活習性,並且不經意捲入一場暗潮洶湧的正邪對決。當中描述的小眾群體遭社會打壓的現象讀來格外讓人共鳴,羅琳不止會說故事,還把現今社會議題埋進劇情裡。燙金浮凸的書封設計仿效英國古典名著的風格,續作(腳本書和電影)將在這個11月問市。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3)《無名者》胡晴舫
自第一次閱讀胡晴舫就愛上她的書寫風格,《濫情者》讓我驚艷萬分,《她》讓我折服於她對文字節奏掌握的爐火純青,《旅人》讓我見識到旅行書寫的另一個境界,《我這一代人》讓我一窺中港台之間的衝突與相容,而《無名者》則讓我竊聽到海外華人/華裔在文化認同上的辯證與矛盾。胡晴舫的文字常讓我想起某部看過的電影畫面,切割跳躍的剪輯手法將原本直白的主題迂迴了幾圈,卻冷傲地直指事件的核心本質。封面設計請來台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操刀,將文字的胡晴舫具現化。



延伸閱讀:屬於胡晴舫的沉默

4)《原來你非不快樂》林夕
八年前的書八年後才認真讀完看懂,談快樂的書市面上有八百萬本,詞壇神人林夕從佛家禪學角度看待快樂,借社會亂象論述快樂,取自身經歷和詞作剖析快樂,原來你非不快樂,只有你一人未發現。難處就在於要把談到爛的老生常談寫得出眾,既普世又出世,既世故又脫俗,闔上書本,回到日常,學會笑納無常。封面設計獨特,清白素雅的留白中只見幾行被刪塗的痕跡,必須近看細看才看得見書名和作者。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5)《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村上春樹
出版社打著「村上春樹暌違十年的行旅書寫」名號的紀行文集。用村上式的風格探討旅地的所見所聞,從他旅居多年的波士頓查爾斯河畔跑道,談到為了寫小說而短期逗留的希臘群島,從紐約爵士樂談到義大利托斯卡納的葡萄酒莊,從冰島的工廠排水溫泉談到寮國瑯勃拉邦的湄公河,村上以一個世界級小說家的視野所看見的世界,無論是拯救海鸚還是探討熊本熊的經濟效益,總有一股讓人乖乖細讀的魅力。「結果或許并沒有多大用處,只不過是回憶而已也不一定。但本來,那就是所謂旅行不是嗎?」我購買的硬殼精裝版是由台灣設計師蔡南昇裝幀設計,耐人尋味的封面插圖則是插畫家鄒駿昇繪製。



延伸閱讀:寮國紀行系列

6)《吳哥之美》蔣勳
帶一本書去旅行,於是我帶上蔣勳前往吳哥。沒有他,我的吳哥巡禮會失色很多;沒有這本書,我回程後對吳哥的描寫會更顯單薄。蔣勳談美學談歷史談人文,集結起來成了我旅路上往往最匱乏的視野,吳哥的斷瓦殘垣讓我思考起時間和人的關係,吳哥的美除了視線所及,還有心領神會,那些畫面不能及的,就容文字引領我們走進昔日輝煌,走進自身深處那個快要把感動輕易遺忘了的故鄉。



延伸閱讀:吳哥紀行系列

7)《極樂之邦》阿蘭達蒂•洛伊
讀這本書寫印度的書時,我人在印度。在顛晃的火車上、在看得見泰姬陵的屋頂陽台上、在沙漠裡、在火車站的候車室內。繁複如史詩般的情節交雜互匯,宛如橫展在我眼前的新德里街景,有一點不討喜,有一些難以下嚥,必須花時間磨耐心慢慢走進去,才會聞得到阿蘭達蒂文字裡夾帶的濃郁氣味,竄進我鼻孔裡的,是腐敗的政治操弄,是血腥的民族自尊,是甜膩的母性慈悲。一恍神抬起眼瞼,現實中的印度和書扉裡的印度交織成一幅骯髒但精緻的幔帳,輝映著東邊的旭陽。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Comments

  1. Replies
    1. 林夕的書我是到這兩年才看懂(慧根不夠),蔣勳的適合旅行吳哥時讀。

      Delete

Post a Comment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