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成年人遺忘的青春期——英劇《性愛自修室》劇評


亞洲社會,對性相關的話題永遠是一門難以啟齒的功課,甚至在上個世紀我們的父輩時代,還被視為一種上不了檯面的不成文禁忌,儘管兩千多年前的東周戰國思想家告子已說過「食色,性也」這番話,但要平日裡對感情表現含蓄的大部分亞洲人公然談論身體感官的愉悅與困惑,儘管如今的社會風氣已愈趨開放,說到性還是像偷翻了誰抽屜裡的日記本那樣有些刺激又心虛。

不過,從我們過去接觸到的西方影視文化得知,性愛在他們眼中很早就是一道再平凡不過的日常風景,是和吃喝拉撒睡一樣平起平坐的人類本能,是感情關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關鍵要素,因此當我看Netflix的原創影集《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時,我預期看到的沒有別的,就是對性最直截了當的表達。

故事講述一名國中少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攜手愛慕對象和鄰居死黨在學校私下辦起「性愛門診」服務,仿效少年母親性治療師的心理諮商方式,替校園青春男女解決各種小鼻子小眼睛的身心困擾,透過輕鬆詼諧的美式幽默帶出校園暴力、性向壓迫、情色報復、言語霸凌、親情壓力等議題,鬧劇般的荒謬中不失點到即止的感性,讓觀眾在爆笑的同時看到當今校園乃至整個社會仍存在的偏見與刻板價值觀。



幾位主要年輕演員的角色形象非常立體,個性鮮明又各具魅力,比如因為母親是居家問診的性治療師而格外抗拒性的純情男主角,彷彿代表觀眾心中最後的淨土;樂天開朗又重情重義的非裔死黨男二,在劇中發揮渾然天成的搞笑細胞,也深刻演繹出同志在校園裡的困境;龐克造型的女主角看似狠勁十足,實則因複雜的家庭背景而十分孤單,渴望找到理解她的同伴;頻頻霸凌學校同學的校長兒子高頭大馬,內心卻極度自卑,盼望獲得父親的認同。

相較於童星出身的男主角阿薩•巴特菲爾德(Asa Butterfield)擁有豐富的演戲經驗,其他少年演員大多都只演過一兩部作品,但或也因為如此,在詮釋和自己年齡相近的角色上,意外展現出自然不流氣的演技。

雖說《性》是以青春校園劇的套路展開,有一貫的學園生活、週末轟趴、耶誕舞會等,幾位主角又都是在校青少年,也許一時間你會以為這是另一部風格清新的《歌舞青春》或是迪士尼的《孟漢娜》,然而它在性愛部分的刻畫上卻一點也不蒙混妥協,加上播放媒介是網路串流平台,第一集的第一幕就是大咧咧的性愛床戲,後續幾乎每一集也都有分量不少、尺度不小的裸露畫面,毫不辜負劇名帶給觀眾的「性教育」內容。



既然劇名都如此開門見山了,戲中的性便成了整部影集的骨幹架構,藉由性帶出眼花繚亂的主題,讓觀眾看得既瞠目結舌又忍俊不禁。那些直白到不行的對白和情節一方面極盡露骨,一方面又因過於荒唐如一齣肥皂喜劇,反而淡化了原本肉慾的腥膻味,而這一點我覺得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將男主角設定為一名排斥性的心理導向角色,用他抗拒性的特點來平衡劇中的情慾成分,引領觀眾看到這群思春男女在渴求性愛背後,各自背負或隱藏的恐懼。可能有點心靈雞湯,但編劇和導演在情緒鋪陳方面確實是高手,在一眾肉體交歡的情慾濃度中,巧妙觸及了觀者內在的柔軟感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校園突然流傳某張女性私密部位的特寫照片時,備受爭議的女主角成了言語霸凌的受害者,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她決定徹查到底,後來才發現照片是那群總是看她不順眼的富家嬌嬌女們彼此勾心鬥角時的手段。幾個女孩最後盡釋前嫌,握手言和。幾天後,當校方插手涉入這件越鬧越大的案子時,朝會上的全體女孩無懼流言蜚語,紛紛搶著承認自己是那張艷照的主人翁,當我成為我們,群集的勇敢便擊退了薄弱的謠言。

明明是一句那麼驚世駭俗的「那是我的陰部」,卻在眾人齊聲高呼的聲勢下,荒謬地讓人感動著。這是我覺得這部劇最有趣的地方,故事總是從性出發,但抵達的終點卻不僅僅只有性。



《性》刻意避免老套的倫理說教,而是用青少年的角度去解決事情,在摸索與碰撞中領悟人生五味,未必圓滿成熟,可能還多了股「小屁孩」的自以為是,但切身體會過的經歷有時遠比大人的諄諄教誨更加屬於自己。說是一部拍給青春男女看的校園劇,也可說是一枚喚醒成年人的警世巴掌,當我們不知不覺開始用過來人的口氣訓誡年輕的世代,是否表示我們已變成了那種倚老賣老的大人?

是劇中少年轉大人的焦慮,讓和青春期已有一段距離的我們突然又回到了那段時光,回到了當初對性懵懂又充滿綺想的稚拙眼光。



(以上劇照均為Netflix版權所有)

追伸:本文亦刊載於今日《星洲日報》星期刊<煲劇聯合國>專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