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後的百萬瀏覽量


旅途中除了將極目所至的明媚山水、人情旅事兜攏進瞳孔,轉化成記憶收編在腦海裡,當然也會擅加利用現代科技的輔助,相機手機拍攝功能記錄沿路二三事,那些過目即忘的轉角郵筒或自販機,若不是隨手一拍留存定格畫面作為證據,很可能我壓根不記得自己曾履及那條街或這條巷。

記錄下來的數碼資源,是我日後回到原鄉坐在案牘前,試圖重新顯像那些趟旅程時的最佳筆記,有時望著一張山頂鳥瞰圖就能憶起長崎的凜冽山風,寫下落落長的紀行文字;一張開餐前攝下的油光閃閃的裙帶菜釜飯便能讓我瞬間回到黑川溫泉鄉的深夜食堂。

塞在腦袋深處的,或都需要一把鑰匙一枚指引,才能精準叫出某個時刻的某個片段,那裡面可能沒有什麼值得記述下來的瑣碎,僅只一種轉場一閃光暈,像晚上徒步走過熊本市本山通附近的世安橋,沒有路燈的夜色下聽得見潺潺川流,是直到我翻出了黑亭拉麵的照片才連帶想起那一晚的夜間散策。


不若許多旅遊達人或影像創作者會攜帶專業的拍攝器材上路,好將旅途所見所聞統統收錄下來,我仍傾向於有些老派的攝影。對比人們張狂地把炮口般的鏡頭對準拍攝目標,甚或如今見怪不怪的邊走邊錄影邊旁述,我總是有所顧慮地點到即止,在舉起相機按下快門的剎那,即使是小徑旁的一朵野花,我也像是完成某種儀式般慎重。

自助旅行的頭幾年,一開始我也會利用當年畫質還不太優的攝影功能,把一些不用影像記錄便難以呈現箇中精彩的過程錄製下來。後來換了品質較好的相機和手機後,也幾次試著錄下更多沿途影像片段,然後笨拙地仿效別人配上音樂,剪輯成所謂的旅遊Vlog。但那也純粹只是以文字之外的多一種形式記錄自己的行腳見聞。

儘管現代主流多以影片介紹一個地方一席饗宴,於我個人而言,旅跡仍是以文字為主菜,照片為佐料,偶爾插入的影片(像是溫泉旅館的室內佈局、沖繩最長溜滑梯的過程)是為額外註解,因而大多時候我都沒怎麼在意被我上載於影音平台的那些影片。說穿了Youtube只是我用來存放影音片段的雲端伺服器罷了。


直到大約兩個月前吧,每當我打開Youtube就可以發現右上角的小鈴鐺出現紅色通知,我才知道六年前拍攝的一段東京柴犬シバちゃん的短片,不知為何突然被大量觀看,留言數也超乎尋常的多。似乎是Youtube最近的演算法把這段影片推上前線,進入許多用戶的視野。

等到我回過神來,那支不到一分鐘的影片已經累積了超過一百萬次的瀏覽量,我怔忡之餘,也向朋友打趣說我現在是百萬Youtuber了。不過當然沒有這一回事。根據Youtube的開啟收益條規(還真的特別去了解了一番),頻道的訂閱數必須達到最少一千人才行,託可愛シバちゃん的福,我那如倉庫般的頻道如今竟然也有400人訂閱,讓我不禁納悶想問:どうして?

話說回來,坐落在東京市郊武藏野小金井的那家小小雜貨店,現在不知怎樣了?阿嫲是否依舊身體健朗?和小柴犬一起在家過著恬淡的日子?疫病後的東京和全世界一樣陷入水深火熱,希望阿嫲和シバちゃん都平安。

而我那六年前的心血來潮一訪,六年後突然被許多人觀賞,際遇還真是難以預料。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