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巧疊
把手頭翻譯校稿工作完成後,夜已深,居家辦公者不嗜外遊遠逛,習慣了自成一格的休閒生活,於是寸步不離地坐在同一台電腦前,點開影音網頁,追劇。
重點不在劇評。當看到船上乘客大批如螻蟻列隊朝著甲板踏去,個個臉面無魂,一聲不響翻過欄杆便跳入海去,此時鏡頭拉遠,只見在風浪中顛簸的大郵輪邊緣墜下許多剪影,撲通撲通落進黑壓壓的深海裡。
之後幾天看爆米花電影《黑豹2》,開場不久即有被海中魔力歌聲魅惑的全副武裝軍人一個接一個癡迷著臉龐,同樣從軍艦上朝波濤洶湧的怒海中跳去。一前一後兩部劇集都重疊著類似的情節與畫面,讓駑鈍的我都驚異其中的巧合。
類似情形還有:也是追看前陣子高度熱議的美國影集《食人魔達默》(Dahmer),那時時近萬聖節,我最愛的年度恐怖影集《美國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ies)第11季上映,兩邊同步追看,才發現兩則故事著實交疊了許多共通點。
故事背景皆為1980年代前後的美國,當時的社會風氣對性少數族群漠視、恐懼、欺壓、憎惡,於是《食》根據轟動全美的真實事件改編,描述了傑弗瑞達默如何誘拐、屠殺、分屍並煮食多達17名男同性戀者。
而《美恐》11季不巧也把劇情設定在同一個年代,講述一位針對男同志的殺人鬼如何引發LGBTQ+群體的恐慌,並就當年艾滋病的始發及蔓延進行了一番加油添醋和怪力亂神的詮釋。
當我看到男同性戀者在酒吧喝了別人請客的調酒後不省人事,或是社會大眾對男同雜亂的社交生活唾罵侮辱時,我偶爾必須多定睛數秒,把因疲睏而有點恍神的意識拉回到屏幕前,看清主角好確認自己在看哪部劇。
(順帶一提,《食》劇裡的主角伊凡彼得斯[Evan Peters]正是《美恐》御用男角,只不過這次的11季沒有他。)
除了影音,書籍作品也有類似經驗。而且我必須承認這其中確實有種玄奇的巧合。
從網路書店訂購了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和詹宏志的《舊日廚房》。上個月送抵家門,珍而重之地為書本包上透明包書紙後開始細細品讀。兩部都是我相當期待的好看散文,於是我貪婪地這邊讀一篇,那裡讀一章,才意識到兩部不止都在談論食物,借食材與料理燉煮一道道遠昔的家族味道,兩位作者也都是寫作兼烹飪好手,都能燒得一桌菜餚,皆可將最簡易的食材論出一番深韻,將最樸素的菜色寫成一篇齒頰留香的文章。
因而讀著讀著,夜晚讀到煲一鍋粥燙一碗麵,不覺也跟著垂涎,靠在床頭咋著唇舌,想像明日快點到來的早膳。
但翻過書本末頁,查看出版日期,兩部散文一前一後相隔大約一年半,回憶我在選書時也未受書店網頁特設什麼主題企劃所引導,純粹是不同時期的我把這兩本書先後放進購物籃爾後結賬,最後一起來到我面前,疊合著兩種說不出的奇巧。
還有一個最近的例子,雖說稍顯微不足道。近年我大愛的日本雙人樂團YOASOBI宣佈配信新曲的日子,正好與我的本命あゆ暌違多時再發的單曲撞日,記得那晚到來,我像個十來二十歲的少年,興奮地守著Spotify立即更新的播放清單,專注聽了這首再聽那首。
只不過我二十來歲的時代還未有任何音樂串流平台,就像擁有廣大中學生粉絲的YOASOBI與於今幾乎被看作是「演歌」老派歌手的あゆ,兩個世代的重疊夾縫中似乎毫無交集,而我就在那裡。
延伸閱讀:偶然與想像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