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過來的影片


某日突發現,和朋友線上閒聊,透過通訊軟體彼此分享的資訊,有越來越多是濃縮在一條亂碼般的藍色鏈接裡,而當中又以影視平台的網址為大宗;若再細究,點擊進去看到的也未必是傳統的橫向影片,更多的是因應手機屏幕設計的垂直短影音,內容題材浩瀚繁雜,但皆不超過幾十秒,速食且不費彼此時間。

由於我通常使用桌機打開通訊軟體,點開這類短影片時,呈現在偌大電腦熒幕上的,是居中直放的細長熒幕條,兩邊黑漆漆的如宇宙深淵,倒映著明顯久未擦拭的白絮塵埃。

(記得從哪裡讀過一句,電影、電視乃至攝影的呈現方式會以16比9等橫向比例的原因,是人眼左右對半分佈,在視覺上才能達到和諧舒展的觀看體驗。這是有人體科學根據的。垂直擺放的影視和照片不太契合視線配置,僅用於迎合當今人手一機的移動裝置趨勢。)

再不然就是某些在社群平台上瘋傳的碎裂式剪輯影片,從某個我沒看過的綜藝節目或演唱會上裁切下來的表演段落,這些都還好——於鮮少逛「廣場通街」的我而言,朋友發來的這些影音有時正好補足了我對時下話題貧乏的缺口,讓我想要的話也能和身邊人聊上一兩句那陣子熱絡的人事。

最怕的還是那種歌舞音響甚大、表演拙劣至連街邊賣藝的都看不下去的三流水準影片,俗不可耐之餘,總是聲音尖銳技法浮誇得惹人頭痛煩躁。有些稱不上幽默的設計橋段還讓人看得尷尬癌直犯。

弔詭的一點是,我對影片的耐性竟比對巨細靡遺的文字要低,讀書時我可以不慌不亂花時間慢慢詳讀,樂在其中,可一部三分鐘的影片我卻不太願意屏氣凝神觀賞,總是想要草草帶過,應酬了事。

偶爾在我等待客戶電郵回覆的時刻,我會坐在書桌電腦前看書,彼方彈來一則友人推薦的聲光影音,我忍不住點下去後,瞬間就從靜默含蓄的文字蹦入了直逼眼面而來的視界,兩者的節奏感落差唯有自己能體會,而這個跳躍僅只於我的彈指之間。

或許因為這樣,很多次我都抱著不耐觀看別人拋來的短片,這種時候我竟然有點感謝發明十幾秒短影音應用的人,讓我能瞟它兩眼後即返回我悠緩的閱讀時空,暫且還能對朋友的好心分享不欺瞞假裝——至少我都有按捺著看完。

但到底我看了哪些東西,你之後問我我也可能壓根記不起來了。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