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廁餸飯的手機


不知話題怎麼走上這邊,和朋友說起我上廁所偶爾帶手機如現代眾人,但有時也會攜一本書,坐定後臨危不亂凝神細讀。

友人分享一網路哏圖,是忘帶手機如廁者對「沒東西看」(其實下盤工事正忙,故不能說無事可做)無所適從,遂抓起廁內的清潔劑讀罐上標籤打發時間。幾位朋友附議,皆說他們都有過這般經驗,難怪此粗糙圖畫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許多共鳴。

如廁看報讀書,原是上個世紀「天經地義」之事——雖說醫師普遍勸導民眾少做,避免蹲廁坐廁過久導致後身隱疾——可不知從何時開始,一方手機早已取代實體書報,成為「入廁良伴」,就像廁所門外,實體書報也早就被手機平板取代,書店關門大吉,科技產品店舉拾皆是。

如今手機平板陪廁,還能帶來文字閱讀之外的影音體驗,當你下半身不疾不徐,眼耳之間仍能聚焦投注在星際大戰或魔法學園,甚至香撲撲的純愛浪漫當中,完美應驗「上半身思考」的人類版型。稍微有點想像力者或許還可把馬桶幻化成異度空間的入口,一入座即接連遙遠的國度。

只是按照醫師自古以來的奉勸,恐怕這波如廁新浪潮更會拖長人們「閉門造車」的時間,引發更多下身後患。還有一句關於兩者、常被拿來戲謔的話是,據說手機表面的細菌數量比馬桶坐墊還多,而大多數人倒是對此不太感冒。

離開廁間,我們走進廚房,看餐桌上食物與手機並立的現象。


最早留意到這一畫面的,是父母攜稚齡孩子上館子吃飯。孩童哭鬧不講理,大人便休想稱心享用一頓飯,還可能招來店內人客的側目與白眼。於是在他們鼻下塞入一方熒幕,無限循環播放洗腦的鯊魚歌,小朋友咕溜溜的眼睛或還噙著淚,卻已被攝魂怪攫住了靈魂似的入定,不動如山。家長們此時終可輕歎口氣,看清自己的盤中飧。

以後多年,餐桌上飯碗前佐的不再是珍饈美饌,而是立高架好的各類播放器材,聲光音效之重覆蓋了細緻的酸甜苦鹹。別說孩童,就連成年者亦沉溺此道。

獨食者不怕沒飯友搭伙,只憂手機沒電。曾經有些人挺介意外食單桌孤餐引來異樣眼光,就像一個人去KTV包廂唱歌,自從有了手機相伴,埋首吃一碗麵就能盯著靠在鹽罐上的吃播,與歐巴共食,如果恥度夠高,還可搭配無線藍牙耳機一對,抗噪功能成功把你拋入無人之境,全世界只剩你與眼前的這一碗麵,與戲劇。

獨食者配戲餸飯,宛若喫茶看報,某種程度還算有理,我看過與家族圍桌共餐時仍一意孤行用手機者,且是大人了,就有失禮儀分寸了。最怕是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飯卻各自為政,人說同床異夢,現為同餐各食,人手一機,各自垂神斂目,眉頭都不抬一下,毫無交集,我想那一餐飯未免也吃得太過悲涼。

以前圍桌吃飯是熱鬧大事,一人一嘴除了忙於品嚐豐饒菜色,也分享自身近況,氤氳熱氣前交融的是溫厚的情感與故事,讓飯菜更添滋味。如今年節人口眾時,飯桌上要防範的是一家老小執起手機遁入虛空。

安靜的如廁時光至少是一個人的事,餐桌上本就夠喧嘩熱烈,不需手機平板再來蹭熱了。


追伸:本文亦刊載於1月4日《星洲日報》副刊<星雲>版: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