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紀行之漏網鏡頭


旅途中的那些吉光片羽,就像飛掠過車窗外的一方天地,或是相機觀景窗內的一框風情,有時驚鴻一瞥,讓旅人忍不住回首眺望,但更多的往往是,被時間細嚼慢咽之後,悄悄瀰散在身體裡和記憶裡的細緻餘韻。而當我們依然清楚記得那個街角的那幀畫面時,總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又回到了彼時他方,回到了曾經僅只一眼瞬間的念想。

大清早的機場已經人潮湧動,後疫情的飛行時代再啟,不玩會死的精神再度復甦。

機上雜誌的該月主題是「農業旅遊」,正巧搭上了高原人氣花園階梯的封面照。

大麻合法化後的泰國,便利店貨架上輕易可見大麻飲料,惟內行人都明白除了大麻葉本尊,其他的衍生食品皆只是主打一個噱頭,並不會有預期以為的效果。

相較於大麻口味飲料,我們對便利店裡販售的其他甜飲和熱食便當更感興趣,下機後的第一餐總是在這裡解決,順道用久違的泰國便利店零食一解相思饞。

大馬之外,泰國亦是榴槤盛產國。以榴槤為主角的甜點店應運而生,光是櫥窗佈置就足以讓榴槤控流連不去。

到尼曼商圈隨性兜轉,然後在某條巷子裡發現了一座漆成搶眼桃紅色的廟宇,猜想應是祭祀月老或掌管姻緣的神明。見殿前膜拜的兩名年輕女性身影,我的腦袋裡不覺浮現出《迷宮中的盲眼蚯蚓》裡的查莉卡和查日雅。

都說泰國是最資深的哈日族。在瑪雅購物商場一帶隨便走逛,竟一眼瞧見了熟悉的歌舞伎町牌坊矗立在街口,不過上面寫著「ティンクパーク横丁」,相當耐人尋味的街名。

從那裡再多跨兩步,就會看到佇立在澀谷車站外鼎鼎大名的忠犬小八銅像(仮)。搭配身後車水馬龍的霓虹燈彩,一瞥之間或許會以為自己置身夏天的東瀛也說不定。

附上去年底在東京澀谷拍的原版忠犬小八銅像。

美食地下街某個攤位前的菜單——泰國人的辣可不是鬧著玩的,他們說很辣就真的很辣。

某天叫了台電召車,還沒上車就發現整台車子身上貼滿了日文貼紙,有一種《頭文字D》的風格。果不其然,一坐上後座,就看到前面的椅背上放了兩張司機熱心自製的有關赤城山的介紹看板,那是出現在《頭》裡的名場地,亦是日本群馬縣赫赫有名的峰迴路轉山道,可想而知司機應是《頭》動漫死忠粉,或是隱藏賽車手?

泰國在環保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尤其在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政策上更是履行多年,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國內的夜市裡也看到這樣的牌子?

另外,在垃圾分類方面泰國亦做得相當出色。我們在清邁有名的JJ真心市集(Jing Jai Market)就親眼目睹工作人員用心分類食客用餐後的廚餘和容器等垃圾,這在觀光客眾多的地點格外彰顯成效,他國值得借鑒!

在JJ市集內設有一間美術展覽館,是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個枯山水造景,雖然規格小巧,但風格淡雅清麗。

掛在首飾攤位前的告示牌,提醒帶娃父母留心孩子的一舉一動,而言下之意就是別碰壞了攤位的易碎商品——如此委婉的請托還真有點京都味。

炎炎烈日當空,我們徒步走過一座又一座寺廟,汗流浹背之際,在某座寺院內遇見了一個切片水果攤車,便買了包撒上梅子粉的芭樂解暑,酸甜爽脆的滋味中醃漬了我們的童年。

泰國夜市標配小吃:炸昆蟲。

如雲絮般的菜瓜布成堆成堆攤在眼前,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被啃光的玉米,又像是孫悟空還沒組裝起來的筋斗雲。

將嫩綠的班蘭葉折成玫瑰花束,一束賣20泰銖,用來當做擺設之餘,還可散發清香。我想起了很擅折班蘭玫瑰的姑姑,有一陣子家裡就有好多束。對同樣種有班蘭葉的大馬人而言,班蘭玫瑰花束其實並不稀奇。

夜市專設的食肆區萬頭竄動,民以食為天,大家聚集在露天廣場下吃得香汗淋漓,一幅典型東南亞美饕風情。

復古風再起,原以為早已被時代淘汰的膠卷相機和傻瓜相機重新站在鎂光燈下,成為追求Y2K畫風的新世代眼中的搶手貨。

旅遊清邁期間時值農曆七月,大賣場特設一區販賣普渡祭祀用的金紙元寶和果物,泰國華裔過中元節的氣氛據說也非常熱鬧。

另一邊廂,為迎接下個月中秋的各種月餅也已經上架,看來泰國和我們一樣,年節喜慶的商機都會超前部署,機不可失。

清邁郊區的巧克力工坊老闆據說是個古董車愛好者,於是在可可園內另辟了一間車庫,用來展示老闆從各地蒐集回來的珍貴古董車。

傳說中的「抓龍根」按摩廣告。全英文文案是否意味著針對的客群是好奇心旺盛的觀光客?

清萊白廟外的交通三角錐為了符合廟宇的設計語言,也別出心裁套上了紅色骷髏頭,不過在我看來卻有點像《惡靈戰警》(Ghost Rider)裡變身後的主角。

一旁的洗手台更是創意滿點,結合新冠病毒和骷髏頭的造型水龍頭,用最具象的形式提醒旅客勤洗手。

白廟境內的黃金廁所,金碧輝煌的建築讓我一度以為那是某座寺廟,走近一瞧才發現是解手的重要場所。

刻意繞進去參觀,內裡同樣金燦奪目,雕樑畫棟,要說是全泰國最浮誇的公廁應該也不為過。

到郭河(Kok River)某家河畔餐廳吃早午餐,餐館建築是用上個世紀保留下來的英殖民老舊洋館改建而成。我們坐在簷廊下用餐,傍著眼前潺潺奔流的河水,加上當日陰霾飄雨的天氣,不知怎的有一種「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況味。

庭園一隅擺了台相當破舊的直立式鋼琴,上面的註明相當委婉:「琴為知音者而留,靜候天籟之音,靜享無聲之趣。」不過若把目光移到英文的部分,則直截了當多了:如果你不會彈,就請別碰。

角落的碗櫃裡擺滿了各式花色各種尺寸的茶杯和茶盤,一眼望去我首先想起的竟是恩不里居教授的辦公室。

借了度假村的腳踏車到附近的按摩中心,途中瞥見了一家華語和日本語學校。

在象山某家咖啡廳點咖啡時,發現櫃台旁除了販售自家栽培與烘焙的咖啡豆外,還有看似當地農民放在這裡「寄賣」的龍須菜和鱷梨,旁邊甚至還備有一台磅秤,在蛋糕和咖啡香四溢的文青裝飾中綴上一襲在地元素,很是接地氣。

另一個角落則販賣漂亮的手編掛包和自栽品牌咖啡豆。

來到泰北象山當然要慕名拜會一下從這裡走向國際的精品象山咖啡(Doi Chaang Coffee)。比起咖啡香,我對蓋在山上的原始風木造咖啡屋留下更深的印象,坐在雲霧繚繞的藤編長凳上,被茂密的綠葉包圍,彷彿走進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詩境裡。

清邁路邊常見的雞蛋煎餅小吃,事實上和我們國內的印度煎餅有異曲同工之處。記得以前很愛吃,不過或許是年紀大了,現在看到煎餅用油量之多都會心驚膽顫,而且每每路過時都會聞到一股油耗味,便打消了試吃的念頭。

無夢寺外頭的彩券攤。阿姨們閒坐聊天,等待貪嗔癡慾的人問佛後復求財。

雖然手標奶茶已經衝出海外,大馬也有多家加盟分店,不過價位上來說絕對還是泰國親民得多。買一杯解渴後發現現在的手搖杯子用的塑料不但厚實而且耐熱,後來索性帶回去當隨手杯重復使用(延伸閱讀:漂洋過海的塑料杯)。

新加坡國民Kopitiam品牌進駐泰國,不過我們經過時門可羅雀,瞄一眼旁邊的價目表立即明白原因為何。

哥吉拉和鹹蛋超人出現在滑板公園的墻上。

按圖索驥找到了這家躲在巷弄裡的人氣咖啡廳,按了電動門準備進去時,一隻跟在我們身後的黑狗霎時也鑽了進去,把服務生小姐嚇得花容失色,看她拼命試圖把小黑狗「請」出去卻沒有提高一點聲音的溫柔樣子,好感度瞬間提升。想來泰國的流浪狗應該都相當好命。

最後狗狗識相離開,我們也在此嚐到了美味的椰子奶油蛋糕。

告別清邁之前,在機場郵局順利買到了一張明信片,就地寫好寄出。

佛教大國泰國非常敬重弘揚佛法的僧侶和尚,在各大公共場合除了我們常見的老弱婦孺博愛座,也會特設僧侶沙彌的專用座位或休息區,給予他們最高的尊敬。

回程飛機起飛不久,從機艙窗口望出去,立即就能看見水勢洶湧的湄平河極度顯眼如一尾棕褐色的巨蟒,蜿蜒穿過平緩的清邁平地。自古以來,人類擇水而棲,河域文明開枝散葉,正如我眼下的清邁。

回到吉隆坡,在商城裡遇見一泰國咖啡品牌,就叫「阿卡族」(Akha),吉祥物Logo身著阿卡族傳統服飾,讓我憶起幾天前我們才在聚集阿卡族部落的象山上喝過道地的象山咖啡。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